河山天险古金汤,都邑规模溯汉唐。
陆海膏腴本沃壤,秦风剽悍称岩疆。
每因眷念劳中夜,忍使时巡后一方。
远幸冲寒访民隐,终南太华遥相望。
豳岐不乏耕织业,漆沮尚存蒐狩场。
重农藏富屡诏谕,雨旸时若歌丰穰。
雄兵超距贾馀勇,野老讴吟多宿粮。
要令遐陬沾湛露,讵以无事弛边防。
大阅三军训甲士,来朝诸部趋蕃王。
蠲租恤下恩未已,共跻仁寿乐且康。
渭水冰消回暖律,南山烟霭动初阳。
停銮怀古还披卷,宵旰勤求意不忘。
河山天险古金汤,都邑规模溯汉唐。
陆海膏腴本沃壤,秦风剽悍称岩疆。
每因眷念劳中夜,忍使时巡后一方。
远幸冲寒访民隐,终南太华遥相望。
豳岐不乏耕织业,漆沮尚存蒐狩场。
重农藏富屡诏谕,雨旸时若歌丰穰。
雄兵超距贾馀勇,野老讴吟多宿粮。
要令遐陬沾湛露,讵以无事弛边防。
大阅三军训甲士,来朝诸部趋蕃王。
蠲租恤下恩未已,共跻仁寿乐且康。
渭水冰消回暖律,南山烟霭动初阳。
停銮怀古还披卷,宵旰勤求意不忘。
此诗描绘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宏伟与繁荣,以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篇即以“河山天险古金汤”起笔,形象地勾勒出长安所在之地的地理优势,接着“都邑规模溯汉唐”则点明长安作为历史名城的悠久历史。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长安的自然条件之优越,“陆海膏腴本沃壤”,并赞美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秦风剽悍称岩疆”。
随后,诗人通过“每因眷念劳中夜,忍使时巡后一方”表达了对长安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边防的重视。“远幸冲寒访民隐,终南太华遥相望”则展现了君主亲民的形象,即使在严寒中也要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
接下来的几句“豳岐不乏耕织业,漆沮尚存蒐狩场”描绘了长安周边地区丰富的农业和狩猎资源,体现了诗人对农耕文明的肯定。“重农藏富屡诏谕,雨旸时若歌丰穰”强调了重视农业、祈求丰收的思想。
“雄兵超距贾馀勇,野老讴吟多宿粮”则展示了长安军事力量的强大与民众生活的安定。“要令遐陬沾湛露,讵以无事弛边防”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安全的重视,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放松国防建设。
最后,“大阅三军训甲士,来朝诸部趋蕃王”描绘了长安举行盛大阅兵的场景,彰显了国家的强盛。“蠲租恤下恩未已,共跻仁寿乐且康”则表达了诗人对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
整首诗以长安为背景,从地理环境、历史地位、经济发展、民生关怀、军事力量、边防安全、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现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辉煌与繁荣,以及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