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裘白眼天蒙茸,独占芦花鸥鹭丛。
月底科头弄双楫,日中坦腹眠孤篷。
江湖散人陆鲁望,烟波钓徒张子同。
底事陶朱鬓毛白,西施窃负骄儿童。
羊裘白眼天蒙茸,独占芦花鸥鹭丛。
月底科头弄双楫,日中坦腹眠孤篷。
江湖散人陆鲁望,烟波钓徒张子同。
底事陶朱鬓毛白,西施窃负骄儿童。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在舟中生活的悠闲与自在。首句“羊裘白眼天蒙茸”以夸张手法展现其超然物外的姿态,仿佛披着羊裘,眼神高远,面对广阔无垠的天地。接着“独占芦花鸥鹭丛”,点出其身处自然之中,与鸥鹭为伴,独享宁静与自由。
“月底科头弄双楫,日中坦腹眠孤篷”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这位隐士的生活细节。夜晚,他月下独坐,手持双桨,悠然自得;白天,则在孤舟上坦腹而眠,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诗意和洒脱。
“江湖散人陆鲁望,烟波钓徒张子同”两句,通过类比,将这位隐士与历史上的两位著名隐士——陆龟蒙和张志和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其隐逸生活的高雅与不凡。
最后,“底事陶朱鬓毛白,西施窃负骄儿童”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这里借用了范蠡(陶朱公)和西施的故事,范蠡功成身退,最终白发苍苍,而西施则因被权贵利用而遭受不幸。诗人借此表达对真正自由与快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利的不屑。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越,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宦路推才美,乡邦敬老成。
花封勤致理,莲幕仰持平。
弭棹惊归梦,支筇话别情。
蒲轮乖往事,一恸闭佳城。
风月平分古治中,挂帆直指水晶宫。
祇今第宅多亲贵,自昔闾阎有阨穷。
勿用弥缝乖直道,毋烦歌舞竞新功。
举头见日长安近,诏入元非藉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