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
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
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
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
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
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
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
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
这首诗名为《感怀六首(其一)》,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诗中以“夜光”、“沧海”、“网罟”等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句“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描绘了夜光在浩瀚的大海上闪烁,而捕鱼的网罟也难以捕捉到这微弱的光芒,形象地比喻了人生中追求真理或美好事物的不易。接着,“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即使在深不见底的海底,夜光也能照亮一切,如同人间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有光明的存在。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则表达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常常会经历黑暗与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人们去寻找光明和希望。诗人通过“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这一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退缩,而应勇敢地追寻光明,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感到羞愧。
最后,“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四句,借用了姜太公垂钓渭水的典故,表达了对年老仍能有所作为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以“披裘翁为谁”自问,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言式地探讨了人生追求、逆境中的坚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流畅,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姑恶姑不恶,人言姑恶人岂知,为姑作妇百不辞。
妇在姑尚可,妇死姑方悲。
恐伤姑意不敢违,化作异物鸣无时。
姑不恶,姑不恶,怨姑还当被姑责。
但愿生身复作妇,死别不如生见乐。
水星之精天上游,春风岁岁苍龙头。
偶然根叶著下土,散作人间百花树。
莫疑君家此花无种生,定是天上苍龙精。
白玉之趺青玉簇,开花既奇成又速。
三年方骇大如林,五年已见高踰屋。
我来吟作书林花,烟尘万捲重抽芽。
君家原有孝义种,自来青州丞相家。
为君出芝草,芝草那能千日好。
为君结琥珀,琥珀恐为贪者获。
不如此花混在春花丛,岁岁与君同春风。
春风同赏复同吟,愿与主人同好心。
更令此花分作千百本,处处种成君子林。
每见辄自失,春风双鬓斑。
诗囊贫里富,药市闹中閒。
甃路通湖寺,敞楼当郡山。
清缘事事足,听此屡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