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州基址难沦没,二浙源流且溯洄。
秋信最宜吴地看,雪峰飞向越溪来。
十州基址难沦没,二浙源流且溯洄。
秋信最宜吴地看,雪峰飞向越溪来。
这首诗描绘了观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宋代诗人黄裳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深刻理解。
首句“十州基址难沦没”,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潮水的浩瀚与壮阔,仿佛连十个州的土地都难以承受其冲击而沉没,展现出潮水的磅礴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次句“二浙源流且溯洄”,则将目光转向潮水的源头,暗示潮水自远而来,穿越曲折的河道,最终汇聚成壮观的景象。这里的“溯洄”二字,既描绘了潮水逆流而上的动态美,也隐含了对潮水源头探索的渴望。
第三句“秋信最宜吴地看”,点明了观潮的最佳时节是秋季,此时的景色最为迷人。这里的“秋信”不仅指秋天的信息,也暗含了诗人对季节更替、自然变化的感慨。在吴地(泛指江南地区)观赏潮水,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一句“雪峰飞向越溪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潮水涌动时的景象,仿佛雪白的山峰在潮水中飞速移动,最终汇入越溪之中。这不仅展现了潮水的动态美,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感和生命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潮水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壮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观潮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视角和情感寄托。
君不见西都校书宗室叟,东鲁高谈鼓瑟手。
偶然同我西掖垣,并立晓班分左右。
龙文百斛世无价,瓦釜枵然但升斗。
诸兄落落不可望,两季幸肯分馀光。
大孔奋飞自南乡,联翩群雁相追翔,渠家冠盖尤堂堂。
渼陂霜落鱼可掩,枯芡破盘蒲折剑。
巨斧敲冰已暗知,长叉刺浪那容闪。
鲸孙蛟子谁复惜,朱鬣金鳞漫如染。
邂逅相遭已失津,偶然一掉犹思堑。
嗟君游宦久羊炙,有似远行安野店。
得鱼未熟口流涎,岂有哀矜自欺僭。
人生饱足百事已,美味那令一朝欠。
少年勿笑贪匕箸,老病行看费针砭。
羊生悬骨空自饥,伯夷食菜有不赡。
清名惊世不益身,何异饮醯徒酷酽。
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囷得半犹足食。
伏中一晒不可缓,旱田苍耳犹难得。
人言春旱夏当潦,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农经事言不虚,防风防雨如防盗。
外孙读书旧有功,五言七字传祖风。
旋投诗笔到田舍,知我老来馋且慵。
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赪愧邻里。
磨声细转雪花飞,举家百口磨牙齿。
食前方丈我所无,烝饼十字或有诸。
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烝胡卢。
少年即病肺,喘作锯木声。
中年复病脾,暴下泉流倾。
困苦始知道,处世百欲轻。
收功在晚年,二疾忽已平。
来年今日中,正行七十程。
老聃本吾师,妙语初自明。
至哉希夷微,不受外物婴。
非三亦非一,了了无形形。
迎随俱不见,瞿昙谓无生。
湛然琉璃内,宝月长盈盈。
东来亦何恃,夫子此分符。
谈笑万事毕,樽罍众客俱。
高情生远岫,清兴发平湖。
坐使羁游士,能忘岁月徂。
纵欢真乐易,恨别不须臾。
庙幄新谋帅,河间最近胡。
安边本馀事,清赏信良图。
应念兹园好,流泉海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