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囷得半犹足食。
伏中一晒不可缓,旱田苍耳犹难得。
人言春旱夏当潦,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农经事言不虚,防风防雨如防盗。
外孙读书旧有功,五言七字传祖风。
旋投诗笔到田舍,知我老来馋且慵。
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赪愧邻里。
磨声细转雪花飞,举家百口磨牙齿。
食前方丈我所无,烝饼十字或有诸。
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烝胡卢。
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囷得半犹足食。
伏中一晒不可缓,旱田苍耳犹难得。
人言春旱夏当潦,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农经事言不虚,防风防雨如防盗。
外孙读书旧有功,五言七字传祖风。
旋投诗笔到田舍,知我老来馋且慵。
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赪愧邻里。
磨声细转雪花飞,举家百口磨牙齿。
食前方丈我所无,烝饼十字或有诸。
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烝胡卢。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苏辙对外孙文九在夏季伏天回乡帮助晒麦的场景。诗中表达了对春耕无雨导致麦收担忧的现实,强调了及时晾晒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收获的一半粮食也足以维生。诗人引用“春旱夏当潦”的谚语,暗示伏天可能还会下雨,提醒要时刻防备。
诗中反映出老农的经验智慧和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以及对外孙勤奋劳动的赞扬。文九虽忙于农事,但仍不忘读书承继家族传统,这让诗人感到欣慰。然而,秋收季节车辆难行,诗人亲自劳作,汗流浃背,感叹生活艰辛。尽管家中食物简单,如蒸饼充饥,但诗人以烹鸡和蒸胡卢(一种豆类)来慰劳外孙的辛勤付出,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亲情的深厚。
大篇如建瓴,小篇如捍城。
执此能事柄,凌夺造物真。
雪湖坐此彻骨贫,致贫之具犹示人。
铿锵应是我辈语,饥鸢悲苦哦清新。
高沙旧日春风手,也是乘槎丈人后。
红莲开幕著诗人,此段风流少人有。
飞声郎署知闻旧,扫门谩惜千金帚。
不图愿与丈人厚,要看云锦三千首。
我曲非俗音,亦非正始音。
阒然洞遗响,万籁俱为瘖。
有弦不足弹,无弦不足寻。
与之俱浮沈,适以写我心。
谢郎介洁弥明操,结喉深目苍髯槁。
刘生侯喜不相逢,弗联石鼎歌南风。
援琴速我城南道,为我从头写怀抱。
不是山林同苦心,更有阿谁弹得到。
曲终月堕仍反闻,欲弹不弹心自论。
小俟茶甘回齿颊,唤起胎仙舞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