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仁乎蛇,无嗔居士之家。
蛇也不嗔,夫何世之人,不如彼蛇之仁。
吁仁乎蛇,无嗔居士之家。
蛇也不嗔,夫何世之人,不如彼蛇之仁。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蛇虎颂(其二)》。诗中以蛇为喻,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与赞美。
“吁仁乎蛇”,诗人首先感叹于蛇的仁慈,将蛇置于道德的高点进行赞美。“无嗔居士之家”,进一步描绘了蛇不生气、不怨恨的形象,如同佛家的居士一般,心怀慈悲,不存恶念。接着,“蛇也不嗔”,强调蛇的宽容与平和,反观人间,却有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
“夫何世之人,不如彼蛇之仁。”诗人在此发出感慨,指出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不如蛇般仁慈,表达了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与批评。通过对比蛇的仁德与人的不足,诗人旨在呼唤人们学习动物的善良品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物喻人,以蛇的仁慈为镜,映照出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缺失,寄寓了诗人对人性美好一面的向往与追求。
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去城数里。
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
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芳讯成拈指。
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醉馀梦里。
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
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