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是春晴好,冬乾已隔年。
一番经过雨,百道涨新泉。
破屋移偏湿,荒陂断复连。
浮山通寺驿,眢井出潮田。
地脉天能续,檐声石亦穿。
仇池九十九,蜡屐去无缘。
故是春晴好,冬乾已隔年。
一番经过雨,百道涨新泉。
破屋移偏湿,荒陂断复连。
浮山通寺驿,眢井出潮田。
地脉天能续,檐声石亦穿。
仇池九十九,蜡屐去无缘。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泉水涌动,大地复苏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首句“故是春晴好”,开篇即点明主题,春日晴朗,万物生长。接着,“冬乾已隔年”一句,通过对比冬日的干燥与春日的湿润,强调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
“一番经过雨,百道涨新泉”描绘了春雨后的景象,雨水滋润大地,泉水从百道中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接下来,“破屋移偏湿,荒陂断复连”两句,通过描述破屋和荒陂在雨水中的状态,进一步表现了雨水对环境的影响。
“浮山通寺驿,眢井出潮田”则将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浮山与寺庙、干涸的井水与肥沃的田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春雨对不同地方的影响。
“地脉天能续,檐声石亦穿”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地脉得以延续,檐下的滴水穿石,体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坚韧。
最后,“仇池九十九,蜡屐去无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虽然心中充满渴望,却因某种原因无法亲临其境,留下了一丝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雨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循环、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沧海渺无际,泰岳高无垠。
谁云宇宙宽,势欲包浑沦。
美荫盈山阿,美味盈水滨。
就中细幽讨,乃辨蹊与津。
由来广邈区,深藏自天真。
相彼云霄客,襟怀盎如春。
结屋海山麓,丹诚对苍旻。
朝望蓬莱居,暮见秦宫人。
俯首瞷人世,万象成浮沈。
辛俞从栾子,宁畏大戮施。
栾布事梁王,冒险犹陈词。
古人守节义,岂在崇与庳。
意定蹈汤火,志明羞诡随。
宁为白璧碎,不作脂与韦。
宁为钝剑折,不作钩与锥。
彼视富且贵,草芥奚足为。
正气日沦丧,功名始多岐。
射利等趋市,廉耻弃如遗。
虽有首阳薇,莫疗夷齐饥。
荆卿与灌夫,末路未可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