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何处雨花零,彷佛灵山会上曾。
不愧后来成佛女,宛如前辈在家僧。
翳花去眼空无蒂,老玉胜春瘦弗棱。
相伴灵椿岁寒操,共看两干又传灯。
沉思何处雨花零,彷佛灵山会上曾。
不愧后来成佛女,宛如前辈在家僧。
翳花去眼空无蒂,老玉胜春瘦弗棱。
相伴灵椿岁寒操,共看两干又传灯。
这首诗《张令人诵经》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诵经者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首句“沉思何处雨花零”,以“雨花”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遐想,仿佛在某个遥远的地方,雨滴化作了花瓣,飘洒而下,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彷佛灵山会上曾”,进一步将思绪引向佛教圣地灵山,暗示诵经者可能曾在那神圣之地有所感悟或修行,流露出对诵经者精神境界的高度认可。
“不愧后来成佛女,宛如前辈在家僧”,这两句是对诵经者的赞美,认为她不愧于成为后来的佛女,其修为与德行堪比前辈在家僧人,强调了诵经者在精神追求上的卓越成就。
“翳花去眼空无蒂,老玉胜春瘦弗棱”,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诵经者比作去除杂念、内心纯净如花之无根,同时又以老玉比喻其内在的坚韧与成熟,即使在岁月的洗礼下仍保持清瘦而不失风骨,展现出诵经者内在品质的高洁与坚韧。
“相伴灵椿岁寒操,共看两干又传灯”,最后两句描绘了诵经者与灵椿(长寿树)相伴,共同面对岁月的考验,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追求。同时,“两干又传灯”寓意着传承与希望,暗示诵经者不仅在个人修行上有所成就,更在精神文化上起到了传承与光大的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诵经者的赞美与思考,展现了对精神追求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与智慧的传承与弘扬。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