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畔暮烟空,与客登临起大风。
马耳群山归睥睨,虎头全郡览崆峒。
江通闽楚三千里,地跨东南百二雄。
十载楼船纷下濑,兵戈今喜罢虔中。
郁孤台畔暮烟空,与客登临起大风。
马耳群山归睥睨,虎头全郡览崆峒。
江通闽楚三千里,地跨东南百二雄。
十载楼船纷下濑,兵戈今喜罢虔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登临虔州城楼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沉感慨。首联“郁孤台畔暮烟空,与客登临起大风”以郁孤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大风吹拂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略带苍凉的氛围。
颔联“马耳群山归睥睨,虎头全郡览崆峒”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虔州周围的山脉比作马耳,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峻峭;同时,通过“虎头全郡览崆峒”,不仅描绘了虔州的地理范围之广,也暗示了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颈联“江通闽楚三千里,地跨东南百二雄”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指出虔州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它连接着福建和湖南,跨越了东南地区的重要地带,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尾联“十载楼船纷下濑,兵戈今喜罢虔中”表达了对过去十年间战乱频仍的感慨,以及对当前和平局面的喜悦之情。这里的“楼船纷下濑”可能指的是古代战争中的水军行动,“兵戈今喜罢虔中”则表达了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欣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川原澄映,烟月冥蒙,去舟如叶。
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
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
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
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
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
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
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
渐看低竹翩翻。
清池涨微澜。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
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
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
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
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
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
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新篁爷翠葆,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浓霭迷岸草。
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檐花帘影颠倒。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迤逦春光无赖,翠藻翻池,黄蜂游阁。
朝来风暴,飞絮乱投帘幕。
生憎暮景,倚墙临岸,杏靥夭斜,榆钱轻薄。
昼永惟思傍枕,睡起无憀,残照犹在亭角。
况是别离气味,坐来但觉心绪恶。
痛引浇愁酒,奈愁浓如酒,无计消铄。
那堪昏暝,簌簌半檐花落。
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
此时此意,长怕人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