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晴好,去上竹山窠。
自古常言光霁好,如今却恨雨声多。奈此坐愁何。
思晴好,去上竹山窠。
自古常言光霁好,如今却恨雨声多。奈此坐愁何。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黄公绍所作的《望江南·忆江南》(其一)中的片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向往和当下雨声频繁带来的愁绪。"思晴好,去上竹山窠",诗人想象着如果天气晴朗,他将前往那宁静的竹山小屋,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接着,他引用了古人常言“自古常言光霁好”,强调了晴天的美好,但现实却是“如今却恨雨声多”,雨声不断,使得他的心情变得烦闷。最后,诗人以“奈此坐愁何”收尾,表达了他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愁苦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中的晴日与现实中的雨声,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
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
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
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
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
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