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馀年苦战尘,二京无复洛城春。
惟闻墨吏归装满,转见司农帝室贫。
两税流亡悲赦诏,九边甲马困征人。
吾皇原自多哀恸,不为轮台一怆神。
三十馀年苦战尘,二京无复洛城春。
惟闻墨吏归装满,转见司农帝室贫。
两税流亡悲赦诏,九边甲马困征人。
吾皇原自多哀恸,不为轮台一怆神。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彭孙贻创作的《甲申夏五闻.大行挽词八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历经多年战乱后,国家破败不堪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首句“三十馀年苦战尘”,开篇即点明了长时间的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深重苦难。接着,“二京无复洛城春”一句,以洛阳的春天不再来比喻国家的衰败与凋零,形象地展现了战乱对社会的影响。
“惟闻墨吏归装满,转见司农帝室贫”两句,通过对比官吏的贪婪与国库的空虚,揭示了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国家财政的极度匮乏。
“两税流亡悲赦诏,九边甲马困征人”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两税制度下的流离失所,赦免令的无力回天,以及边疆地区士兵的困苦生活,都体现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
最后,“吾皇原自多哀恸,不为轮台一怆神”表达了对皇帝哀痛之情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皇帝面对国家困境的无奈与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后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描绘,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衰蹇步难前,上山如上天。
尘泥来自晚,猿鹤到何先。
万壑应孤磬,百花通一泉。
苍苍此明月,下界正沈眠。
台室名曾继,旌门节暂过。
欢情老去少,苦事别离多。
便为开樽俎,应怜出网罗。
百忧今已失,一醉孰知他。
帝德千年日,君恩万里波。
许随黄绮辈,闲唱紫芝歌。
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
嵩丘来携手,君子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