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城中字》
《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城中字》全文
唐 / 包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茂德来徵应,流泉入咏歌。

含灵符上善,作字表中和。

有草恒垂露,无风欲偃波。

为看人共水,清白定谁多。

(0)
注释
茂德:美好的品德。
徵应:受到赞颂或体现。
流泉:流淌的泉水,常比喻文思或情感的涌动。
咏歌:诗歌,歌咏。
含灵:蕴含灵性。
符上善:符合最高的善德。
作字:写字,创作。
中和:中庸和谐,指人的品性。
恒:常常,经常。
垂露:草叶上的露珠,象征纯洁。
偃波:平息波浪,形容水面平静。
为看:为了看。
人共水:人与水的相互关系。
清白:纯洁,清明。
定谁多:究竟谁更清白。
翻译
美德被赞颂,如泉水流入诗篇。
蕴含着至善,文字表现出中庸之道。
草儿常挂露珠,无风时水面似要平息波澜。
看着人与水共处,清澈纯净的究竟是谁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开篇“茂德来徵应,流泉入咏歌”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茂盛的美德如同天籁之音召唤着自然之声,与流水相融合,共同演绎一曲赞歌。这里,“茂德”可能指的是人格或品德上的修养,而“徵应”则是对这种修养所引发的自然回响。

接着,“含灵符上善,作字表中和”两句,则将视角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含灵符”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智慧或神秘力量,而“上善”则是对这种力量至高无上的赞颂。紧接着,“作字表中和”表明诗人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第三句“有草恒垂露,无风欲偃波”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草木间常年挂着露珠,即便无风,也似乎能感受到水波微动的意愿。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在细微之处所蕴含的生命力。

最后,“为看人共水,清白定谁多”则是诗人对眼前景象的一种沉思。面对同样的人与流水,诗人思考着如何衡量那份纯净与明澈。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包融

包融
朝代:唐   号:吴中四士

包融(约695-约764),汉族,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唐朝著名诗人。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其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各有集。包融之诗,今存八首。
猜你喜欢

赠毛时可

久向长安住,多于陋巷中。

固穷全事节,传道与童蒙。

自喜精诗律,家曾立战功。

所言皆合理,心共古人同。

(0)

澧州群贤堂记并歌·其一

主辱兮忘家,国安兮亲宁。

奈何有躯兮而焉自形,宁陨绝兮无生。

望苍穹兮痛彻,君精诚兮为列星。

(0)

送祖上人归蜀

只因月下瓮吞蛇,赢得南来两眼花。

换手槌胸应有日,知他死款属谁家。

(0)

偈颂十八首·其三

一缕烟盖天盖地,一滴水为雨为霖,谁见龙王宫殿深。

(0)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二○

朝看东南,暮看西北。一见便见,一得永得。

灵云谩道见桃花,临济未是白拈贼。

(0)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七

贞女不著嫁时衣,好儿不使分时财。

只如一夏九十日,切忌坐在者里。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