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隐珠林,窗虚月半阴。
僧开莲阁晓,客恋草堂深。
塔影连云影,钟音和梵音。
溪流留演偈,一切本无心。
兰若隐珠林,窗虚月半阴。
僧开莲阁晓,客恋草堂深。
塔影连云影,钟音和梵音。
溪流留演偈,一切本无心。
这首诗描绘了曹溪方丈静谧清幽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与心境。
首句“兰若隐珠林”,以“兰若”象征禅院,暗喻其清净与隐逸之境,如同珍珠般珍贵而难以寻觅。“窗虚月半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半遮半掩的阴影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暗示夜晚的静谧与深邃。
“僧开莲阁晓”,清晨时分,僧人打开莲花阁门,迎接新的一天。莲花阁在此处不仅指建筑,更象征着佛教中的纯净与超脱,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准备。
“客恋草堂深”,客人被这深邃的草堂所吸引,不愿离去。这里的“草堂”是简朴而宁静的居所,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塔影连云影,钟音和梵音”,塔影与云影交织在一起,钟声与梵唱和谐共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自然与宗教的融合,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溪流留演偈,一切本无心”,溪水潺潺,仿佛在吟诵佛经,提醒人们世间万物皆空,一切本无心。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无我、无执、无念,引导人们从外在的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曹溪方丈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以及对自然与宗教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步步经戎虏,防兵不离身。
山多曾战处,路断野行人。
暴雨声同瀑,奔沙势异尘。
片时怀万虑,白发数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