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云门亮师》
《寄云门亮师》全文
唐 / 卢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玄度常称支道林,南山隐处白云深。

一去人间长不见,千峰万壑树森森。

(0)
翻译
玄度常常称赞支道林,他在南山深处隐居,白云缭绕。
一旦离开人世就再也见不到他,只留下千峰万壑,树木茂盛如海。
注释
玄度:指晋代名士许询,字玄度,好谈玄理。
支道林:支遁,字道林,东晋高僧,善谈玄理,与许询交好。
南山:指庐山,古代文人常以此象征隐居之地。
白云深:形容隐居之地的幽深与神秘。
一去人间:指支道林去世或离世后不再出现于世间。
长不见:永远见不到,表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千峰万壑:形容山峦起伏,众多而连绵。
树森森:树木繁多,茂密的样子,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象的作品,名为《寄云门亮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林高僧的敬仰之情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向往。

"玄度常称支道林"一句直接点明了被赞誉的对象是道林法师,这里通过“玄”字形容其高深莫测,显示出诗人对道林的崇敬。而“南山隐处白云深”则描绘出了道林居住的环境,是南山的一处隐秘之地,被白云环绕,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一去人间长不见,千峰万壑树森森" 这两句诗,则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表达道林与尘世的隔绝。"一去人间长不见"意味着道林已经远离了俗世,而“千峰万壑树森森”则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界的广阔和深邃,以及道林所处之地的隐秘与美丽。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道林高僧生平的了解和尊敬,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本身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作者介绍
卢象

卢象
朝代:唐

卢象,唐(约公元七四一年前后在世)字纬卿,汶水人。(唐才子传云:鸿之侄。恐不确)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末前后在世。携家久居江东。开元中,与王维齐名。仕为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深器之。累官司勋员外郎。象名盛气高,少所卑下,遂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入为膳部员外郎。安禄山之乱,象受伪署,因贬永州司户。起为主客员外郎,道病,遂卒于武昌。象著有文集十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视师吴淞遂从海艘趋刘家河

吴淞江外水连天,独客乘舟思渺然。

未向中流论砥柱,且看横海驾楼船。

春风剑倚青冥外,午日尊开白浪前。

东望蓬瀛应咫尺,欲招黄鹄访飞仙。

(0)

岁甲子叛兵犯广州师大溃将失律也慨然赋之以纪其事·其四

闾阎闻抚寇,仪帛出官庭。

却遣幕中吏,翻从海上行。

元戎空仗钺,岳伯漫专城。

抚事堪流涕,临风欲请缨。

(0)

隐居·其六

得丧此生喻马,姓名与世呼牛。

栩栩庄生蝴蝶,悠悠飘瓦虚舟。

(0)

奉浮葛二仙入祀朱明馆

何年仙客驭烟霞,祠宇今传海上家。

井有珊瑚浮紫气,人从勾漏负丹砂。

春风暖入三花树,夜月光涵五色车。

怅望羹墙不一笑,叱羊谁自隐金华。

(0)

十八滩杂咏·其十四

新诗三十六,旧恨百千重。

七弟春游地,孤村夕照中。

白沙洲上语,清水岸边容。

相见知何处,来生或再逢。

(0)

乌石醴泉

醴泉何代启仙源,石瓮濒招汲满樽。

灵异还同芝草瑞,春游堪拟杏花村。

论人应不笑糟粕,田父无妨贮瓦盆。

世味任从甘淡泊,莫令沉醉送朝昏。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