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多富者,宜莫过为君。
夕惕复朝乾,畏天而畏民。
讵惟多事忧,其忧难悉陈。
恣欲满而溢,斯乃致祸根。
人言予无乐,吾谓良苦辛。
天下多富者,宜莫过为君。
夕惕复朝乾,畏天而畏民。
讵惟多事忧,其忧难悉陈。
恣欲满而溢,斯乃致祸根。
人言予无乐,吾谓良苦辛。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的《三多谣》之一,通过对比“天下多富者”与“宜莫过为君”的鲜明对比,揭示了权力与财富带来的双重压力和潜在的祸患。
首句“天下多富者,宜莫过为君”,以“天下多富者”与“为君”形成对比,强调了作为君主的特殊地位和财富。接着,“夕惕复朝乾,畏天而畏民”描绘了君主在日常生活中对天道和民众的敬畏之心,体现了其责任之重。
“讵惟多事忧,其忧难悉陈”则指出君主面临的忧虑不仅仅是表面可见的,而是复杂且难以完全表述的。这种忧虑源于权力的滥用可能导致的祸患,即“恣欲满而溢,斯乃致祸根”。君主如果放纵私欲,必将埋下祸乱的种子。
最后,“人言予无乐,吾谓良苦辛”表达了君主内心的苦楚与辛酸,尽管外界可能认为君主拥有无尽的荣华富贵,但实际的统治生活充满了忧虑和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君主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以及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微妙平衡。乾隆皇帝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深沉的政治洞察力,也流露出对君主身份的复杂情感。
世无邹孟氏,圣道危于丝。
学者迷统绪,扰扰徒外驰。
况有释老辈,窃窥如鬼魑。
苦彼疑似说,陷我高明资。
伟然周与程,振手而一麾。
源流虽未远,淆浊亦已随。
公如一阳复,寒烈已可知。
斯文续以传,岁晚非公谁。
伤哉后来者,此世亡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