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零落野烟消,感慨兴亡说往朝。
鸡市少年分击鞠,鱼肠剑客逐吹箫。
当时舞蝶临香径,尚有菱歌斗画桡。
今日高台止麋鹿,多情芳草亦萧萧。
吴宫零落野烟消,感慨兴亡说往朝。
鸡市少年分击鞠,鱼肠剑客逐吹箫。
当时舞蝶临香径,尚有菱歌斗画桡。
今日高台止麋鹿,多情芳草亦萧萧。
这首《姑苏怀古》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苏州古城的追忆与感叹,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哀愁与沉思。
首联“吴宫零落野烟消,感慨兴亡说往朝”,开篇即以“吴宫”为引,描绘出昔日繁华宫殿如今只剩下荒烟蔓草,一片零落景象,引发对历史兴衰的深深感慨。这里的“吴宫”特指春秋时期吴国的王宫,象征着一段辉煌的历史,而“野烟消”则暗示了这一切的消逝与遗忘。
颔联“鸡市少年分击鞠,鱼肠剑客逐吹箫”,通过对比手法,将历史上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并置:鸡市少年们在进行击鞠游戏,而鱼肠剑客则随身携带剑与箫,暗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和时代背景。击鞠是古代的一种体育活动,象征着和平与欢乐;而鱼肠剑客则与剑术、刺客相关,暗含着动荡与斗争。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颈联“当时舞蝶临香径,尚有菱歌斗画桡”,进一步描绘了往昔的繁华景象。舞蝶象征着轻盈与自由,香径则代表了优雅与美好;菱歌与画桡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与和谐。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反衬出历史的流逝与变迁。
尾联“今日高台止麋鹿,多情芳草亦萧萧”,收束全诗,以今日高台仅剩麋鹿游荡,多情的芳草也显得萧瑟,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不再、物是人非的深深感慨。这里,“高台”象征曾经的辉煌,而“麋鹿”与“芳草”的萧瑟,则寓意着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泠泠山下涧,童童山上松。
磊磊涧中石,瑟瑟松上风。
波逝石不俱,飙奔松莫从。
物理相倚藉,动息难可同。
与君游宛洛,矫若双飞龙。
中道怅相失,末路欣此逢。
既逢不须臾,去复当严冬。
霜霰集衡轭,虎豹啼林丛。
子其慎桑榆,劳谦以令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