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中宗首出,谁能昆脚与皆头。
神传杜句真称独,象拟韩文信不浮。
结揽圣情昭泰麓,照临民隐遍方州。
继绳今日伊余责,敢不聪听一意留。
五岳之中宗首出,谁能昆脚与皆头。
神传杜句真称独,象拟韩文信不浮。
结揽圣情昭泰麓,照临民隐遍方州。
继绳今日伊余责,敢不聪听一意留。
这首诗以登泰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深刻反思。诗人以“五岳之中宗首出”开篇,将泰山置于五岳之首的地位,象征着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接下来的“谁能昆脚与皆头”,则表达了对能够与泰山相提并论者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能否达到这一高度的自省。
“神传杜句真称独”一句,赞美了杜甫的诗句,认为其独树一帜,无人能及,进一步强调了泰山在文化上的独特地位。而“象拟韩文信不浮”则通过比拟韩愈的文章,进一步强调了泰山在文化传承中的稳固性和权威性。
“结揽圣情昭泰麓,照临民隐遍方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追慕,以及对自身作为君主,应当关注民众疾苦,实现天下大治的深切责任感。最后,“继绳今日伊余责,敢不聪听一意留”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使命和态度,即要继承先贤的遗志,倾听民众的声音,不敢有丝毫怠慢。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泰山自然景观的赞叹,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以及作为君主对于国家治理和民众福祉的责任感。
昔闻丹丘生,说诗譬诸禅。
镜花与水月,应作如是观。
维摩本无言,文字皆可删。
心通有顿悟,千偈如水翻。
当其未悟时,兀兀一蒲团。
空明渺众虑,丈室何其宽。
先生居上座,瘦骨如瞿昙。
庄严具七宝,定慧彻三关。
说法用我法,舌本如转环。
吾无隐乎尔,香气来旃檀。
色相涌空界,四壁开烟峦。
白云淡流水,黄叶飞空山。
清泉咽幽石,孤花媚秋潭。
宗门有了义,此境须微参。
啖蜜得真味,食蔗有回甘。
作诗呈我佛,弥勒应同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