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丹丘生,说诗譬诸禅。
镜花与水月,应作如是观。
维摩本无言,文字皆可删。
心通有顿悟,千偈如水翻。
当其未悟时,兀兀一蒲团。
空明渺众虑,丈室何其宽。
先生居上座,瘦骨如瞿昙。
庄严具七宝,定慧彻三关。
说法用我法,舌本如转环。
吾无隐乎尔,香气来旃檀。
色相涌空界,四壁开烟峦。
白云淡流水,黄叶飞空山。
清泉咽幽石,孤花媚秋潭。
宗门有了义,此境须微参。
啖蜜得真味,食蔗有回甘。
作诗呈我佛,弥勒应同龛。
昔闻丹丘生,说诗譬诸禅。
镜花与水月,应作如是观。
维摩本无言,文字皆可删。
心通有顿悟,千偈如水翻。
当其未悟时,兀兀一蒲团。
空明渺众虑,丈室何其宽。
先生居上座,瘦骨如瞿昙。
庄严具七宝,定慧彻三关。
说法用我法,舌本如转环。
吾无隐乎尔,香气来旃檀。
色相涌空界,四壁开烟峦。
白云淡流水,黄叶飞空山。
清泉咽幽石,孤花媚秋潭。
宗门有了义,此境须微参。
啖蜜得真味,食蔗有回甘。
作诗呈我佛,弥勒应同龛。
这首清代查世官的《法梧门祭酒龛》以禅宗的意象和比喻描绘了一位深谙佛法的高僧形象。诗人将诗歌比作禅修,如同镜中花、水中月,虚幻而富有深意。诗中的丹丘生是一位智慧的导师,他的教诲犹如维摩诘菩萨般无需多言,文字本身即可传达深奥的真理。
诗人描述了禅者的内心世界,从初学者的“兀兀一蒲团”到顿悟后的“空明”,禅室宽敞,象征着心灵的开阔。祭酒龛中的高僧骨骼清瘦,却充满庄严,他的智慧如七宝般璀璨,定慧双修,超越三界。他以佛法为工具,语言如环转动,传达无尽智慧。
诗人进一步强调,要深入理解这种境界,需要微妙的领悟,如同品尝蜜糖的真味和甘蔗的回味。最后,诗人以作诗献给佛祖和弥勒菩萨作结,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禅修意境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独特见解。
旧传椰实来琼州,珍如楚萍出中流。
双帆入桨严护送,海若亦恐贻神羞。
当时荔子宠妃子,一日红尘归帝里。
弃捐硕果□不食,正音铿锵不入耳。
勿嗤磈礧老瓠壶,中含琼浆碧琳腴。
圣门貌取失子羽,底事端可铭璠玙。
新诗应欲泄感意,更复誇谈作真赐。
阅人如此慎勿欺,我□与君谙世事。
染以猩猩血,缘以刺绣文。
天生此硕果,似是百果君。
杯槃快先睹,便足张吾军。
雅宜椽烛照,正合侑金尊。
环橙与大柑,其从盖如云。
我病日已衰,故人时见存。
晨兴有奇事,此果蒙光分。
开缄见珍异,坐使童仆奔。
把玩不去手,举室生清芬。
所恨茅屋底,著此大不伦。
琼琚永不报,拙句聊相闻。
敢辞深坐懒衣裳,便欲追陪恐病妨。
小户长忧劝酒满,短才仍怯和诗忙。
牡丹花在逢寒食,群玉山如望洛阳。
不是使君寻旧赏,更无人会忆姚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