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一元化,二气乃屈伸。
万物生其间,悉含天地仁。
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
雎鸠之夫妇,鸿雁之主宾。
物且具人性,愧此蚩蚩民。
谁知禽与兽,亦能出其伦。
禽中则有凤,兽中亦有麟。
人而反乎此,焉用名为人。
茫茫一元化,二气乃屈伸。
万物生其间,悉含天地仁。
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
雎鸠之夫妇,鸿雁之主宾。
物且具人性,愧此蚩蚩民。
谁知禽与兽,亦能出其伦。
禽中则有凤,兽中亦有麟。
人而反乎此,焉用名为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诚泳的《感寓(其十六)》,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喻,探讨了生命和伦理的关系。诗中描述了一元化宇宙中万物生长,都蕴含着天地的仁爱之道。即使是虎狼、蜂蚁等看似无情的动物,也有其亲子、君臣、夫妇和主宾的秩序,暗示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伦理秩序。
诗人感慨,连禽兽都能遵循一定的伦理规则,人类却反而不如它们,表达了对人性的反思和对普通百姓的同情。最后,诗人以凤凰和麒麟为例,强调即使在动物中也有高尚的存在,而人类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道德标准,那么人的名称似乎就失去了意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揭示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意味。
碧空云敛,看团圆三五,古今同羡。
秋满小筵花径里,恰是良宵庭院。
桂魄浮光,兰心度馥,拜罢纤腰倦。
倚阑遥望,星河天外微粲。
且把玉斝频酬,绣帘全卷,举烛开家宴。
只觉管弦声入破,何处宫商细按。
愿祝椿堂,年年此夜,百岁长清健。
最佳风月,几回洗盏重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