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
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
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
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
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
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
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
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
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
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
这首诗名为《感怀二十首(其十二)》,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全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描绘了战场的残酷与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
首句“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诗人站在边疆的道路上,向东遥望渔阳城,表达了对边防的关切和对远方战事的关注。接着,“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杀、压抑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残酷。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描绘了战场上号角声声,敌军骑兵在广阔的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随后,“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紧迫与持续,羽书代表着紧急军情的传递,刁斗则是军营中日夜不息的警报。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描述了战争的结果,一次战斗后左贤部族逃遁,第二次战斗后谷蠡部族震惊,显示出战争的威力。然而,“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两句转而描绘了战争后的惨状,遍地的白骨覆盖在荒草之中,落日映照下的原野显得格外凄凉和平静,表现了战争对生命的无情摧残。
最后,“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即使战争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痛苦和哀伤充斥在每个人心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悯,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忆昔登啸台,萧瑟湖海秋。
酒酣回舞袖,拂落桑柘洲。
青云动蟹螯,白雪霏金瓯。
两边坐笑如花妓,吴趍白纻飞清讴。
戢翮入牢笼,忘却山阳道。
菊花为谁开,沉忧日衰老。
此日长吟独忆君,巉岩欹壑掩浮云。
何处龙山堪落帽,风流醉杀孟参军。
欲托双鲤鱼,锦字寄沧溟。
愿君细嚼茱萸蕊,寿比南山千万龄。
昔美淄川谣,今耽竹林赏。
解龟岂年及,乘日非外奖。
偶会禽尚心,弥肆云萝想。
经始中园庐,兰橑荫閒敞。
清池过庭激,紫蔓缘篱上。
姜芋抽新萌,葡萄牵宿莽。
差池喧鸟覆,瀺灂惊鱼响。
息阴聊举爵,临涯时抱杖。
英英白云游,纚纚鲜飙荡。
兴远集萧晨,蕴真惬吾党。
蝉蜕迹已冥,鸾翔意俱往。
方敦霞外交,言税区中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