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杨南寿·其二》
《寄杨南寿·其二》全文
明 / 唐文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僦居近住古城边,大隐如何在市廛。

云散西山青似洗,疏疏凉雨洒帘前。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寄杨南寿(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城市生活画面。诗人寓居在古城边缘,身处市井之中,却能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大隐之境。"大隐如何在市廛"表达了对友人杨南寿高尚品格的赞美,即使身在繁华喧嚣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云散西山青似洗"运用了比喻,将雨后西山的清新比作洗尽尘埃后的碧空,形象地传达出自然景色的明净与宁静。"疏疏凉雨洒帘前"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凉,雨点稀疏而轻柔,仿佛在低语,给诗人带来一份独特的闲适与诗意。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友情的深深寄托,体现了明代士人的雅致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唐文凤
朝代:明

徽州府歙县人,字子仪,号梦鹤。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以荐授兴国县知县,著有政绩。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冈集》。
猜你喜欢

道武夷冲祐观壁间读翁士特郎中留题追怀感怆二首·其一

昔年曾谒武夷君,先遣瑶山入梦魂。

旧事追寻如电激,此身来往任云奔。

群峰缥缈淩空翠,一水萦纡带雨浑。

愿向明时乞骸骨,诛茅深隐洞中门。

(0)

读东坡和渊明贫士诗寄诸子侄云重九俯迩樽俎萧然今余亦有此叹因次其韵将录寄梁溪诸弟以发数千里一笑·其六

自我去廊庙,远举如飞蓬。

徇道敢怀禄,谋身殊未工。

空馀耿耿心,不惭楚两龚。

幸然诸季贤,意气与我同。

何当恩听归,兵息道路通。

却寻惠山路,杖策得相从。

(0)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一

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

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

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

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

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

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

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

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

(0)

玉局有眉子石砚歌予来沙阳独携一圆砚乃眉子石也戏次其韵

美人多恨颦双眉,眼波秋水增清奇。

天然此石巧相似,儒生作砚声酸嘶。

横云惨淡远山碧,犹带深闺画时色。

金坚玉润月轮圆,笑杀世间铜雀渴。

十年提挈随拙翁,相携谪堕溪山中。

窗明几净日相对,风露夜永灯光红。

毛颖陈玄用功处,发秃肌销留不住。

与君长此结幽欢,我自多言子无语。

(0)

梦礼僧伽大士

我观诸佛子,皆以妄自冥。

不知有无想,一切俱是妄。

认有以为实,夫岂识无有。

如人具诸欲,耳目与鼻舌。

百体俱动作,动作皆有相。

耳欲以听声,有耳言可闻。

弦匏与笙箫,皆具诸宫羽。

虽然始一奏,有耳悉皆闻。

众生于是时,知声不知耳。

众音始一阕,寂静无有声。

倾耳而听之,无一可闻者。

众生于是时,知耳不知声。

至于目视色,亦复如耳根。

知色为有形,乃以色为有。

宁知本无色,何况于目睫。

乃至鼻闻臭,口舌所啖食。

百体诸毛发,意有所为者。

行步与坐卧,喘息及呼吸。

方其有为时,无一不为有。

诸为悉皆空,了无有一存。

心惟昨所为,恍惚如梦事。

我昔礼菩萨,是为真见者。

譬如闻众声,认声为有响。

比其不及礼,菩萨那得见。

譬如众声灭,初不闻馀音。

始缘以妄情,乃复有见否。

亦如今所梦,见否理不殊。

大士笑不言,吾亦无所说。

有如舍利佛,默默对天女。

稽首作偈言,犹以言为痛。

云何两无言,而入不二门。

我与诸佛子,究竟得成道。

(0)

北湖暮春十首·其七

韦郎诗淡少人传,贪看仙书不爱眠。

闲磨小团新样月,拨灰重试古龙涎。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