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剑歌》
《宝剑歌》全文
明 / 孙炎   形式: 古风

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

直是阴山太古雪,为谁结此青芙蓉。

明珠为宝锦为带,三尺枯蛟出冰海。

自从虎革裹干戈,飞入芒砀育光彩。

青田刘郎汉诸孙,传家惟有此物存。

匣中千年睡不醒,白帝血染桃花痕。

山童神全眼如日,时见蜿蜒走虚室。

我逢龙精不敢弹,正气直贯青天塞。

还君持之献明主,若岁大旱为霖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ǎojiàn
míng / sūnyán

bǎojiànguānggěnggěngpèizhīdānglóng

zhīshìyīnshāntàixuěwèishuíjiéqīngróng

míngzhūwèibǎojǐnwèidàisānchǐjiāochūbīnghǎi

cóngguǒgānfēimángdàngguāngcǎi

qīngtiánliúlánghànzhūsūnchuánjiāwéiyǒucún

xiázhōngqiānniánshuìxǐngbáixuèrǎntáohuāhén

shāntóngshénquányǎnshíjiànwānyánzǒushì

fénglóngjīnggǎntánzhèngzhíguànqīngtiānhán

háijūnchízhīxiànmíngzhǔruòsuìhànwèilí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孙炎的《宝剑歌》以宝剑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剑的不凡气质和历史传承。首句“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凸显了宝剑的锋芒与威严,犹如神龙般令人敬畏。接下来的诗句“直是阴山太古雪,为谁结此青芙蓉”将宝剑比作古老的冰雪,又赋予其青芙蓉般的温润,形象地刻画了剑身的质地和色泽。

“明珠为宝锦为带,三尺枯蛟出冰海”运用比喻,将宝剑比作明珠和锦带,以及从冰海深处跃出的枯蛟,进一步强化了其珍贵和神秘感。随后的“自从虎革裹干戈,飞入芒砀育光彩”则叙述了宝剑的历史背景,暗示它曾参与过战斗,但依然保持光彩。

“青田刘郎汉诸孙,传家惟有此物存”点明了宝剑的家族传承,历经岁月而犹在。接下来的“匣中千年睡不醒,白帝血染桃花痕”描绘了宝剑沉睡于匣中的静谧,以及其历史上的血染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

“山童神全眼如日,时见蜿蜒走虚室”通过山童的视角,展现宝剑在静默中的灵动,仿佛有生命一般。诗人“我逢龙精不敢弹,正气直贯青天塞”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不敢轻易触碰这股正气,它直冲云霄,象征着正义的力量。

最后,“还君持之献明主,若岁大旱为霖雨”寄寓了对贤明君主的期待,希望宝剑能发挥其作用,带来福祉,如甘霖解旱。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远,充分展示了宝剑的尊贵与力量。

作者介绍

孙炎
朝代:明

(1323—1362)明应天府句容人,字伯融。元末与丁复、夏煜游,有诗名,谈辨风生,雅负经济。朱元璋下金陵,炎从征浙东,以功授池州同知,进华阳知府,擢行省都事,克处州,授总制,措置有方。后为苗将贺仁德部俘杀,年四十。太祖即位,追封丹阳县男,谥忠悯。有《左司集》。
猜你喜欢

七言

博学多识与凡殊,时将昏暮白日午。

朅来归耕永自疏,结构野草起屋庐。

宴处从容观诗书,山鸟群鸣我心怀。

(0)

青天歌八章·其四

吾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

得来惊破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0)

王维终南草堂

昔人谢政后,生事此山中。

树洒虚堂雨,泉飞隔浦风。

喜无舟楫至,旋有鹤猿通。

应识无声妙,临窗展未穷。

(0)

送吴閒閒真人

天风吹衣雨浥尘,卢沟晓别诗境新。

石梁雄据天下津,群峰迤逦西北垠。

草木点缀生精神,骄马驻足车停轮。

纷纷追逐皆朝绅,相与祖饯为何人?

閒閒嗣师方外臣,貌虽老氏心儒珍。

恩许还家寿乃亲,翁媪年皆八十春。

饶国启封降丝纶,上尊分赐光禄醇。

道傍见者咨嗟频,此行岂为思鲈莼。

觚棱远瞻恋严宸,青云我亦忝致身。

先世赠典蒙深仁,但恨不及生存辰。

因君此图泪沾巾。

(0)

山中寒食

小雨班班浥曙烟,平林簇簇点晴川。

清明寒食连三月,颍水崧山又一年。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平生最有登临兴,百感中来只慨然。

(0)

送张君美往南中

南朝词臣北朝客,栖迟零落无颜色。

阳平城边握君手,不似铜驼洛阳陌。

去年春风吹雁回,今年雁逐秋风来。

春风秋风雁声里,行人日暮心悠哉。

长江大浪金山下,吴儿舟船疾于马。

西湖十月赏风烟,想得新诗更潇洒。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