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曾经几骂诃,却称无诤意云何。
寒山拾得哈哈笑,更有人痴似汝么。
佛祖曾经几骂诃,却称无诤意云何。
寒山拾得哈哈笑,更有人痴似汝么。
这两句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收录在《全宋诗》中。诗中的“佛祖曾经几骂诃”指的是佛教典籍中,佛祖对一些不听法、行为不端的弟子进行责骂的情况。“却称无诤意云何”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佛祖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疑问。第二句“寒山拾得哈哈笑,更有人痴似汝么”中的“寒山”是对无诤和尚的尊称,意指他居住在偏远的寒冷之地;“拾得哈哈笑”表现了无诤和尚面对佛祖责骂时的豁达态度,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能发出开心的笑声;“更有人痴似汝么”则是在问道,还有谁能像你这样淡定地面对责难呢?
这两句诗体现了佛教中的修行境界和豁达精神,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王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他对于宗教情怀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高僧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从容与智慧。
云气连山雨泻盆,莫投僧舍欲关门。
暂时洒扫宽行役,终夕崎岖入梦魂。
烦热暗消秋簟冷,烝濡未解夜灯昏。
二年游宦多劳苦,何日相従得细论。
野寺萧条厌客喧,雨披修竹乱纷然。
已因无食聊従仕,深悟劳生不问禅。
未至莫忧明日事,偷闲且就此宵眠。
天明归去芒鞋滑,虽有藤舆懒上肩。
辙幼従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
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従来徐,留百余日。
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