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嫌太暖,春至乃微寒。
雷未三阳发,冰先十月残。
毡裘今岁贱,灯火昔年欢。
岭海诛求尽,哀鸿末得安。
一冬嫌太暖,春至乃微寒。
雷未三阳发,冰先十月残。
毡裘今岁贱,灯火昔年欢。
岭海诛求尽,哀鸿末得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独特感受与思考。首句“一冬嫌太暖,春至乃微寒”表达了作者对于冬季过于温暖的不满,期待春天的到来,但又对春天初时的微寒感到一丝欣喜。接着,“雷未三阳发,冰先十月残”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了自然现象的变化,雷声未在三阳之时响起,而冰却在十月即将消融,暗示了自然界中规律与异常并存的现象。
“毡裘今岁贱,灯火昔年欢”则转向社会生活层面,通过“毡裘”的价格下跌和“灯火”的昔日欢乐,反映了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人们情感的变迁。最后,“岭海诛求尽,哀鸿末得安”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钱堪爱,拟持浇杯酒,欷歔同吊。
三百余年无恙否,字迹斑然深窈。
何物迂儒,瞿张殉后,努力如公少。
老天有眼,殷勤贻以相报。
回想惨淡南云,烹龙炮凤,哀史凭谁告。
不信金瓯都破坏,剩这团团完好。
德祐春秋,义熙甲子,并是人间宝。
伤心帝子精魂,那日归了。
倚东风、遥忆旧家园,双树粉墙低。
尽深寒浅暖,将开还领,消息心知。
侵晓冻禽软语,衔梦上苔枝。初日曈曈,亸影檐西。
堪叹频年羁旅,算人孤花好,花盼人归。
慰春愁一半,盆盎古胭脂。
恁天涯、离怀耿耿,望故乡、芳信寄来迟。
清宵梦、梦吟看处,香泻闲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