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游每恨不相同,邮递犹欣日日通。
玉帐未容佳境到,云山已在好诗中。
灵珠忽富千金赠,凡马堪嗟万古空。
展卷高吟知几过,大音一震耳根聋。
胜游每恨不相同,邮递犹欣日日通。
玉帐未容佳境到,云山已在好诗中。
灵珠忽富千金赠,凡马堪嗟万古空。
展卷高吟知几过,大音一震耳根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望的作品,名为《又和(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对友人之间交流与共鸣的情感,以及对美好景致和高雅诗词的热爱。
“胜游每恨不相同,邮递犹欣日日通。” 这两句表达了对于不能共同参与愉快旅行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能够频繁交流书信的欣喜。这里的“胜游”指的是美好的旅程,“邮递”则是古代通信的手段,表现出作者渴望与友人共享生活乐趣和思想交流。
“玉帐未容佳境到,云山已在好诗中。”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美丽景色,虽然实际环境并不完美,但通过诗歌,美好的意象已经被创造出来。这里的“玉帐”比喻高洁的居所,“佳境”指的是理想中的美好场景,而“云山”则是诗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灵珠忽富千金赠,凡马堪嗟万古空。”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珍贵之物的慷慨赠送,以及对平凡事物的感慨。这里的“灵珠”象征着珍贵的精神财富,而“凡马”则代表着普通和平常的事物,作者感叹这些东西在历史长河中往往被忽视。
“展卷高吟知几过,大音一震耳根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阅读书籍时的激情,以及对深邃音乐的体验。这里的“展卷”指的是翻阅书籍,“高吟”则是读书声响,“大音”代表着强烈的音乐感受,而“耳根聋”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震撼力度,仿佛能使人耳朵都要听不见其他声音。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于精神交流、美好景致和高雅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中平凡事物的感悟。通过这些意象和情感的表达,王之望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人生态度。
有客劝除草,草去眼中净。
梵志反著袜,一国皆通病。
颊上著三毛,精神乃殊胜。
微云点太虚,不碍天宇莹。
芳草有佳色,难与俗士订。
曾著骚人经,屡勤才子咏。
因依仲蔚门,缭绕渊明径。
不入膏粱观,唯契山林性。
吾家北窗下,旷土勿畦町。
花草随意生,红绿同一盛。
晨露共明蠲,夕烟相掩映。
既傍竹阴清,又连苔色静。
微薰入衣屦,馀润侵筑磬。
终日坐其间,心清神气定。
诗酒颇相关,世事不足听。
从渠笑吾痴,此意未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