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体诗.奉和鲁望叠韵吴宫词二首·其二》
《杂体诗.奉和鲁望叠韵吴宫词二首·其二》全文
唐 / 皮日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枍指替制曳,康庄伤荒凉。

主虏部伍苦,嫱亡房廊香。

(0)
注释
枍:孤独,形容宫室无人居住。
指替制曳:形容宫室荒凉无人打理。
康庄:宽敞的大道。
伤:显得,表现出。
荒凉:荒芜,冷落。
主虏:统治者或俘虏。
部伍:军队编制单位,这里可能指代俘虏队伍。
苦:困苦,艰难。
嫱:古代宫中美女,此处泛指宫人。
亡:死亡或消失。
房廊:宫殿的房间和走廊。
香:香气,这里可能指代昔日的繁华。
翻译
孤独的宫室被冷落废弃
曾经繁华的大道如今显得荒芜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属于奉和体。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消亡的哀伤。

“枉指替制曳,康庄伤荒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景象。诗人用“枉指”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指尖滑过岁月如同织布机上的梭子般快速而无情。“替制”则是说时光在不断更迭,但每一次更迭都带走了往日的繁华。接着,“康庄伤荒凉”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后的哀伤和怀念。这里的“康庄”应该是一处风景或建筑,诗人通过它的荒废来反映出一段历史的落幕。

“主虏部伍苦,嫱亡房廊香。” 这两句则是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失落的描写。主虏即是敌军,部伍即是军队的编制,诗人通过“主虏部伍苦”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所承受的苦难。而“嫱亡房廊香”则是在说,即便是曾经充满香气和欢乐的地方,在战乱中也变得破败不堪,香气消散,一切美好都随风而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战争毁灭一切的哀叹。在这里,皮日休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波澜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幅充满力量与悲凉的诗画。

作者介绍
皮日休

皮日休
朝代:唐   字:袭美   生辰:867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猜你喜欢

李公择过高邮,见施大夫与孙莘老赏花诗,忆与仆去岁会于彭门折花馈笋故事,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亦以戏公择云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誇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馀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馀烬。

天游照六凿,虚室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从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目,怨句写馀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鬒。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0)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

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

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

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

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

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

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

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

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0)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其二

不肯惺惺骑马回,玉山知为玉人颓。

紫云有语君知否?莫唤分司御史来。

(0)

留题石经院三首·其三

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

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0)

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以诗戏之,二首·其一

指点云间数点红,笙歌正拥紫髯翁。

谁知爱酒龙山客,却在渔舟一叶中。

(0)

菩萨蛮·其三再在西冈兼怀后湖作

短船谁泊蒹葭渚。夜深远火明渔浦。却忆槿花篱。

春声穿竹溪。云山如昨好。人自垂垂老。

心事有谁知。月明霜满枝。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