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

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

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

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

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

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

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

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

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0)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山色:山间的景色。
死灰:形容颜色暗淡,毫无生机。
白云:象征纯洁或超脱。
宝髻:道士或僧人的头饰,象征智慧。
法雨:比喻佛法的普降。
寄声:传话,问候。
诙:幽默,诙谐。
何所闻:听到什么。
无来:没有回归。
白杨梅:水果,此处可能寓意简单生活。
翻译
道士离山而去,山色如死灰般沉寂。
白云不懂欢笑,青松却带着深深的哀愁。
忽然听到道士归来,鸟儿鸣叫,山色顿时开朗。
神光照亮了他头上的宝髻,佛法洗涤了尘世的污垢。
想象南北山间,花开前后,各有各自的舞台。
我向道士问候,能否借禅宗之理来些幽默。
你听到了什么才离开,又看到了什么才回来?
道士笑着不回答,这深意究竟何在?
当年你本就未曾停留,今日也并无回归。
这些言语似乎不合常理,暂且品尝白杨梅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道人出山与归来的描绘,探讨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修行境界。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

这一段表达了一种寂静而淡泊的情怀,仿佛连大自然也为之黯然失色,似乎在描绘一位禅修者出山时的景象和心境。

"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

而当这位道人归来时,自然界也随之生机勃勃,一切都恢复了生气,这里的“神光”和“法雨”更是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位道人的好奇和向往,同时也通过“借禅以为诙”一句,流露出一种对深奥禅理的探索。

"道人笑不答, 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最后,诗中描述了道人的笑而不答,以及一段似是深奥又自如的对话。这不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也展示了作者自己对于禅理和精神世界的理解与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禅宗哲学中的“无住”思想,以及对超越凡尘、达观自在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舟中即景十首再呈永叔并寄李惟寅宋忠父二君·其三

晓色南风正,狂歌岸接䍦。

鱼龙浮大泽,雁鹜掠荒陂。

贯月槎飞动,冲星剑陆离。

深知五湖客,不为载西施。

(0)

和赵相国怀山八咏·其六白云樵客

古树白云含,晴光上郁蓝。

为霖今塞北,挟雾旧东南。

石上凝苍霭,峰头杂翠岚。

万方膏雨洽,出岫讵空谈。

(0)

赠杨文学

身世一袍青,柴关尽日扃。

鹿门传旧业,玄阁抱遗经。

玉树祥云拥,金茎湛露零。

异时飞紫诰,何羡客为星。

(0)

燕台骧首为方元素题

赤骥画桃花,长鸣逐暮笳。

霜蹄穿大漠,电影涉流沙。

伏枥心期壮,登台意气遐。

秋风闲十二,早晚向天家。

(0)

怀刘观察仲脩

几夜怀高适,当年赋上林。

高虹流击筑,朗月堕鸣琴。

客散谁燕社,人归自越吟。

西山暮楼殿,极目蓟云深。

(0)

寄谢宗伯何公四首·其三

少日游金马,平生近玉宸。

中天回雨露,绝域望星辰。

咳唾千秋迥,吹嘘万象春。

惭无杜陵句,池上赞丝纶。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