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荆门户仗荆门,荆水荆山向北奔。
地削九州开半壁,天催一气到中原。
十分人物三兵役,五里墩台几井村。
客有雄心随道柳,丝丝缕缕绊游魂。
全荆门户仗荆门,荆水荆山向北奔。
地削九州开半壁,天催一气到中原。
十分人物三兵役,五里墩台几井村。
客有雄心随道柳,丝丝缕缕绊游魂。
这首诗名为《荆门州》,是清代诗人朱世重的作品。诗人以荆门为切入点,描绘了荆门地区地理形势的壮阔和历史的沧桑。首句“全荆门户仗荆门”,形象地写出荆门作为荆州的重要门户,如同一道屏障守护着整个荆楚大地。次句“荆水荆山向北奔”,展现了荆门一带山水的动态美,暗示了长江与山脉的奔腾不息。
第三句“地削九州开半壁”,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荆门地区的险峻和战略地位,仿佛是九州大地的天然分界线。第四句“天催一气到中原”,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自然之力推动着这里的气息直抵中原腹地,富有气势。
接下来,“十分人物三兵役”反映了当地人口众多,但战争频繁,显示出社会现实的动荡不安。“五里墩台几井村”描绘了乡村风貌,墩台象征防御工事,井村则代表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最后一句“客有雄心随道柳,丝丝缕缕绊游魂”,以柳丝比喻羁旅之人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游子离愁的深深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荆门为背景,融合了地理、历史、人文和情感,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剪彩裁纨,花事渐深,似水斜阳西注。
秾李靘桃,竞艳争妍,等是世间儿女。
乍可归来,重对江南烟雨。吟苦。
且沽酒前村,慰侬迟暮。
空记辞赋流传,闹枝头春意,流莺娇语。
卢家旧事,倦燕慵提,差池暮云深处。
一夜高楼,梦残蕊、被风吹去。无据。
晨径扫怨天难做。
逭秋未得,倚短筇、无心更整衣冠。
荷老池愁,菊迟篱怨,羁人醉酲俱难。镜天正宽。
奈鬓华、催白霜前。
黯乡山、万叠迢遥,梦魂飞趁晚鸿寒。
斜日蛎墙徐下,叹庭柯槭槭,可庇寒蝉。
风约悲歌,云凝离思,缠绵竞托词笺。柳阴系船。
映钓篷、丛筱娟娟。倩鸥波、为写归心,水村图共看。
芳草复芳草,归路杳天涯。
梦断旧时南浦,碧色尽伊夸。
昨日荼蘼已尽,明日蔷薇又谢,等是夏初花。
春意忆梅柳,烂漫向江霞。绿章乞,朱幡护,定非耶。
都昙答腊声歇,羯鼓换边笳。
为语新来燕子,休问雕梁绣箔,王谢已无家。
痴立画阑曲,直到日西斜。
冻花才破,又霏霏草背,千丝参直。
做了春阴曾未足,竟被余寒罗织。
水眼回青,山颜翠转,望里都无极。
风低烟重,料难一霎收息。
似向绮陌芳塍,团团密密,刺出伤心色。
薄霁霤声还断续,寒翳怎能消得。
不是牵愁,都应洗恨,日夜劳人侧。
半胧枝影,故园几处香迹。
香满阎浮,孤山春早,有人珍重花枝。
寻诗驴背,云暗楚天低。
剩得生绡一幅,凭君读、墨沈淋漓。
须认取,冰心铁骨,惆怅岁寒时。粉披。
笑官阁,精神惨淡,色相支离。
问何似昭阳,雨湿胭脂。
也识太行秋色,渐添来、五凤栖西。
浔江冷,几枝霜菊,消息访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