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船谁泊蒹葭渚。夜深远火明渔浦。却忆槿花篱。
春声穿竹溪。云山如昨好。人自垂垂老。
心事有谁知。月明霜满枝。
短船谁泊蒹葭渚。夜深远火明渔浦。却忆槿花篱。
春声穿竹溪。云山如昨好。人自垂垂老。
心事有谁知。月明霜满枝。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菩萨蛮系列之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短船谁泊蒹葭渚" 一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水乡画面,蒹葭渚是水边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一艘小船停靠在这样的环境中,给人一种宁静与孤独感。
"夜深远火明渔浦" 则描写了夜晚时分,远处渔浦(渔家所在的溪流)传来了火光。这个画面不仅展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更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于温暖与生活的向往。
"却忆槿花篱" 中的“槿花篱”指的是用野蔷薇(一种带刺的灌木)编织成的小围栏,这里提及它很可能是因为它给诗人带来了某种回忆或情感的触动。
"春声穿竹溪" 描述了春天的声音通过竹林和溪流传递,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竹溪的自然景象与前文中夜晚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的气息。
"云山如昨好"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不变的眷恋之情。云山代表着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而“如昨”则透露出时间流逝,美好的东西依旧让人怀念。
"人自垂垂老" 直白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这个句子传达出对于生命短暂、人老珠黄的感慨。
"心事有谁知" 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一种深藏于心的秘密与孤独,只能由自己体会,旁人难以理解。
最后一句 "月明霜满枝" 则是在描绘一个清冷的夜晚景象。明亮的月光之下,树枝上布满了霜(轻薄的冰冻),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凄清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处时的孤独感、生命无常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
夺取天机妙,夜半看辰杓。
一些珠露,阿谁运倒稻花头。
便向此时采取,宛如碧莲合蕊,滴破玉池秋。
万籁风初起,明月一沙鸥。
紫河车,乘赤凤,入琼楼。
谓之玉汞,与铅与土正相投。
五气三花聚顶,吹着自然真火,炼得似红榴。
十月胎仙出,雷电送金虬。
金丹大药人人有。
要须是、心传口授。
一片白龙肝,一盏醍醐酒。
只为离无寻坎有。
移却南宸回北斗。
好笑。
见金翁姹女,两个厮斗。
些儿铅汞调匀,观汉月海潮,抽添火候。
一箭透三关,方表神仙手。
兔子方来乌处住,龟儿便把蛇吞了。
知否,那两个钟吕,是吾师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