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不小康,李赵常窘束。
穷阎爨温火,老未饱饘粥。
它长未遽数,此事已绝俗。
为人死不厌,自奉一米足。
人谁不小康,李赵常窘束。
穷阎爨温火,老未饱饘粥。
它长未遽数,此事已绝俗。
为人死不厌,自奉一米足。
这首诗描绘了贫苦生活中的坚韧与淡泊。诗人吕本中通过对比“人谁不小康”与“李赵常窘束”的鲜明对比,展现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与困顿。接着,“穷阎爨温火,老未饱饘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贫穷人家在寒冷中煮着微温的火,老人却难以饱食的情景,凸显了生活的不易。
“它长未遂数,此事已绝俗”则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与超脱,即使长时间未能满足基本需求,也已经超出了世俗的追求。最后,“为人死不厌,自奉一米足”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物质的淡然态度,即使为了他人不惜牺牲自己,但对于个人的物质享受却能以极低的标准满足,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和超凡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出门无所诣,引兴独兹长。
万事一杯酒,三春百草芳。
暇能过巷隐,痴岂累官忙。
久坐疑成晚,樵归渔返乡。
避兵俱落信州溪,为客岂知湖外期。
远役不应因米屈,秋风政尔怅鲈时。
故人已寄招魂作,吾子重歌隐士诗。
回首天寒又霜雪,可教猿鹤苦凄悲。
吾友徐思叔,会稀多阻离。
要知名下士,看取卷中诗。
识面恨已晚,因渠端可知。
通神定何物,莫致孔方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