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晴》
《新晴》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清明初过雨初收,春意重因霁景留。

风定草烟还压野,云开山色始归楼。

邙阴高树藏低岭,河曲新波没故洲。

点检丛花犹半在,应须秉烛为君游。

(0)
注释
清明:清明节。
雨初收:雨刚刚停止。
霁景:雨后放晴的景色。
风定:微风停止。
草烟:草丛中的雾气。
山色:山的颜色。
邙阴:邙山的北面。
河曲:黄河的弯曲处。
故洲:旧有的沙洲。
点检:检查。
丛花:丛生的花朵。
秉烛:手持蜡烛。
翻译
清明时节刚过雨初停,春意更浓因雨后放晴。
微风静止草丛烟雾低垂,云开处山色重新映入楼台。
邙山高处树木隐藏低矮山岭,黄河转弯处新水淹没旧有沙洲。
遍地花朵仍有大半盛开,我应当举烛陪你游览欣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雨后初晴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审美情趣。

“清明初过雨初收,春意重因霁景留。”这两句突出了时节与天气的转换,清明时节刚过去,春天的气息因连日细雨而变得更加浓郁。霁(xī)是指小到中等程度的雨,这里用“霁景”来形容春天雨后的湿润和生机。

“风定草烟还压野,云开山色始归楼。”在这两句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风平气和、草木披露的景象。草烟被微风吹拂而不散,是春天特有的情趣。而“云开山色”则表明雨后山峦重新呈现出它们的本来面貌,山色因云雾的消散而显得更加鲜明。

“邙阴高树藏低岭,河曲新波没故洲。”这里诗人转向更为具体的景物描写。邙(yǎo)是古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山名,而“邙阴”则指该山的山阴部分。高大的树木似乎要将低矮的岭隐匿起来。而河流在雨后泛滥,新生的波涛覆盖了原来的岸洲。

最后两句,“点检丛花犹半在,应须秉烛为君游。”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珍惜之情。丛花即群集的野花,这里的“点检”意味着细心地去寻找那些尚未凋谢的春花。而“秉烛为君游”则是说在夜晚,诗人愿意手持蜡烛,与友人一同游赏这些春天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雨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与生机勃发的喜悦,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高雅的审美趣味。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谁云岭外皆炎热,此是西南第一州。

(0)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三

■■鸟,守空池。鱼从脚下过,■■总不知。

(0)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八

圆明了知,不由心念。抵死要道,堕坑落堑。

(0)

偈颂一一二首·其二十三

先师当年末后句,与人皮下挑出刺。

譬如六月日中冰,销镕处处皆相似。

后来听响各流传,更加一二与三四。

个中孰是无耳人,明见去来不生死。

(0)

颂古六十二首·其二十八

老大宗师竖指头,一生用得最风流。

玄沙拗折无人会,年来年去冷飕飕。

(0)

天长道中

细草眠黄犊,短篱穿绿杨。

舂声鹁鸪急,田径蝍蛆长。

地暖足春物,雨频宜水乡。

羁怀不可话,倒橐酒须尝。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