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复采菱,东湖复西湖。
耻邀淇上女,但约邻家姑。
湖水何悠悠,薰风亦徐徐。
水深菱叶吧,水泄菱叶枯。
采采去复来,川路何萦迂。
但恐刺织手,不愁湿罗襦。
徘徊思幽独,打起双飞凫。
回船日已暮,明月生菰蒲。
采菱复采菱,东湖复西湖。
耻邀淇上女,但约邻家姑。
湖水何悠悠,薰风亦徐徐。
水深菱叶吧,水泄菱叶枯。
采采去复来,川路何萦迂。
但恐刺织手,不愁湿罗襦。
徘徊思幽独,打起双飞凫。
回船日已暮,明月生菰蒲。
这首《采菱词》描绘了江南水乡女子采菱的生动场景,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先,诗人以“采菱复采菱,东湖复西湖”开篇,通过反复的“采菱”动作和“东湖”、“西湖”的并列,营造出一种忙碌而充满生机的劳动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采菱活动的广泛性和季节性。
接着,“耻邀淇上女,但约邻家姑”两句,通过对比淇上的女子和邻家姑的活动,突出了采菱女子的独立自主和对传统礼俗的淡然态度,展现了她们在劳动中的自由与快乐。
“湖水何悠悠,薰风亦徐徐”描绘了湖面的宁静与微风的轻柔,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环境,为采菱活动提供了背景。
“水深菱叶吧,水泄菱叶枯”则通过菱叶的生长与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同时也反映了采菱女子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接受。
“采采去复来,川路何萦迂”表现了采菱女子的勤劳与坚韧,以及面对复杂路径时的耐心与坚持。
“但恐刺织手,不愁湿罗襦”一句,既体现了女子对劳动工具的爱护,也展现了她们对劳动成果的自信与乐观。
最后,“徘徊思幽独,打起双飞凫”表达了女子在劳作之余的孤独思考,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通过“双飞凫”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回船日已暮,明月生菰蒲”以日落月升的自然景象收尾,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一天劳作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采菱女子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和女性的勤劳、智慧与情感世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
辽阳去家八千里,阿兄荷戈渡辽水。
北风吹沙海涛起,千艘万艘去如矢。
阿兄去时衣裳单,毡帐夜长衾半寒。
我欲求兄一相见,徂往不愁道路难。
舍下妻孥自相保,春雨山田种须早。
假令海水平平可树桑,誓不见兄不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