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漠漠淡于波,月色连天一片和。
幽树瘦疑秋士立,远山平似晓烟抱。
梦残犹苦鸡声唤,愁重难胜马力驼。
十载征衫青未脱,祇余燕市酒痕多。
霜天漠漠淡于波,月色连天一片和。
幽树瘦疑秋士立,远山平似晓烟抱。
梦残犹苦鸡声唤,愁重难胜马力驼。
十载征衫青未脱,祇余燕市酒痕多。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晨的景色,以霜天和月色为主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离别之情。首句"霜天漠漠淡于波",通过描绘霜天的苍白与湖面的波光相映,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月色连天一片和"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天空的广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孤寂。
"幽树瘦疑秋士立"运用比喻,将孤独的树木比作秋士(古代文人的一种形象),暗示诗人的落寞心境。"远山平似晓烟抱"则以晓烟笼罩远山,描绘出一幅朦胧而遥远的画卷,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
"梦残犹苦鸡声唤,愁重难胜马力驼",通过写鸡鸣唤醒梦境,以及愁绪之深重使得心情沉重如骆驼难以承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无法摆脱的愁绪。最后两句"十载征衫青未脱,祇余燕市酒痕多",通过描述常年征战未归,衣衫依旧青色,只有燕市(可能指旅途中)的酒痕可见,流露出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晓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清人孙原湘的诗歌风格。
一丝袅断空蒙,层层隔住秋千径。
将明半灭,乍晴还雨,欲窥无准。
碧剩帘垂,黄余叶褪,颤愁低认。
把阑干掏遍,帘栊倚倦,暗添上,罗衫印。
消息斜阳无定。怨灵蛛、绾成烟暝。
遮来不断,移来待转,数重纱映。
立悄枫人,摘残橘婢,玉绳初亘。
又罗云罥树,扇飔敲竹,做今宵冷。
万感凭虚谁问,悄惊风候急。
记紫陌淡柳浓花,轻阴转、尽送油壁。
消魂长亭旧绿,飘零处、过客应共惜。
向夜深败叶低窗,竛竮影、待月当户立。
更念贯槎路寂,寻仙事杳,空江雾翳难觅。
象笔传情,梦犹在、景非昔。
年年背阶蛩语,且伴我、竟三十。
愁尘漫拂,秋来尚自笑,头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