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木俄摧坏,嗟吁丧大贤。
典刑看肖子,道学付谁传。
一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
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
梁木俄摧坏,嗟吁丧大贤。
典刑看肖子,道学付谁传。
一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
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邦弼的作品,名为《挽王信伯先生(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在哀悼梁木之摧毁,感叹大贤之丧失,并提到典刑与道学的传承问题。在诗中,“梁木”象征着坚固和正直,而“俄摧坏”则表达了对时代变迁、正义沦丧的哀伤。"嗟吁丧大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显示出诗人对于失去伟大的理想和人物的深切悲痛。
"典刑看肖子"一句中的“典刑”指的是法度或规范,而“看肖子”则是指寻找能够继承这些法度的人物。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能否有人能够继续先贤遗志的困惑和担忧。
接下来的"道学付谁传"更深化了这一主题,"道学"在此代表着儒家学说,即通过教育来培养德行和智慧。诗人质疑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交给谁去传承。
"一代风流尽,千年物论先"则是对过去辉煌文化的回顾与怀念,以及对于历史评价的超前思考。“一代”指的是一个时代,“风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气质。这里诗人感慨地说到,当前这个时代的光辉已经消逝,而千年之后的人们将如何评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物是、事非。
最后两句“师言犹在耳,身敢坠周旋”表达了对已逝去导师教诲仍然铭记在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能否继续这份精神遗产,是否能够不辱使命的自我挑战和忧虑。"身敢"中的“敢”字含有勇气和决心之意,而"坠周旋"则是指尽力而为,不辜负。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传承的深切关注。
吴王城据东南雄,夫椒一战成厥功。
钃镂夜泣伍员死,黄池之会城池空。
城池空,越师袭,宫前草露沾衣湿。
烟花遗堞黯离愁,三江潮来若山立。
君不见城上蒿,碧如染,兔穴狐踪遍荒甸。
渔歌落日破湖烟,鸱夷荡舟迷潋滟。
前年送客阊门西,杨柳青青官马嘶。
今年送子出城去,接天芳树春迷迷。
霜台故人俱豸首,尺简谁能问山薮。
簿书丛里看峥嵘,归来共醉吴中酒。
箫台天高山气寒,琼楼倒景金沙滩。
露洗长松翠蛟泣,晓风吹瘦青琅玕。
仙游王子今千载,箫去台空山不改。
石梯奇峭石萝深,东望蓬莱隔沧海。
华表栖尘鹤未归,烧丹灶湿苍苔衣。
木落鏦铮下铁壁,紫岩桂落香风飞。
云门道士相迎送,五色芙蓉满溪洞。
生平屐齿能几来,回首十年如一梦。
客乡迟暮秋复秋,故园泪□黄花愁。
长绳难系西飞日,彭殇蚁□营荒丘。
雪瀑洒巾清入骨,烟霞杳霭孤鸿没。
世人倏忽不可期,独酌芳林劝明月。
骊山复道凌紫烟,云旓翠花晴拂天。
君王先乘照夜白,龙光射日金洄旋。
太真犹凭花鞯立,思入遥情迷曙色。
暖香滞态娇若云,烂熳春风扶不得。
杨花萦楹定谁主,蜀道渔阳总尘土。
人间千古恨丹青,回首开元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