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怯娟娟。海棠花底,鬓薄衣单。
露悄风沉,那能禁得,如此春寒。一丝好梦啼还。
听枝上、流莺未阑。忍度今宵,无人庭院,有月栏杆。
怯怯娟娟。海棠花底,鬓薄衣单。
露悄风沉,那能禁得,如此春寒。一丝好梦啼还。
听枝上、流莺未阑。忍度今宵,无人庭院,有月栏杆。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夜庭院的凄美画面。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海棠花下女子的柔弱与哀愁。"怯怯娟娟"四字开篇,便奠定了全词哀婉的基调,仿佛在诉说女子内心的忐忑与娇柔。"海棠花底,鬓薄衣单",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更通过服饰的单薄暗示了她内心的孤寂和对寒冷的敏感。
"露悄风沉,那能禁得,如此春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同时也表达了女子对春寒的无力抵抗,隐含着一种生命的脆弱感。"一丝好梦啼还",将女子的梦境与现实的失落交织在一起,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听枝上、流莺未阑",以动衬静,通过远处流莺的啼鸣,反衬出庭院的寂静,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忍度今宵,无人庭院,有月栏杆",结尾三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女子在无人的庭院中,面对着月光下的栏杆,独自承受着夜晚的寒冷与孤独,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美的意境,展现了清代词人姚燮对于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