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在箧笥,薰鬓带馀香。
开著不忍看,一见落千行。
裁缝在箧笥,薰鬓带馀香。
开著不忍看,一见落千行。
这首诗《和定襄侯楚越衫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江伯瑶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衣物的珍视与怀念之情。
“裁缝在箧笥,薰鬓带馀香。”诗句开篇即以“裁缝”、“箧笥”、“薰鬓”等词勾勒出衣物的制作与保存过程,以及衣物上残留的香气,营造了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衣物不仅承载着实用的功能,更蕴含着情感的温度,仿佛衣物本身也拥有了生命。
“开著不忍看,一见落千行。”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对衣物的深情。当衣物被打开时,主人公内心涌起复杂的情感,既是对衣物本身的不舍,也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衣物的每一次触碰,都如同触动了心灵深处的琴弦,引发无尽的思绪与泪水。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衣物背后故事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衣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将物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展现了人类对于物品的情感寄托,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饮此一杯酒,浩然思古人。
自来三晋多义士,程婴公孙杵臼无其伦。
下宫之难何仓卒,宾客衣冠非旧日。
裤中孤儿未可知,十五年后当何时。
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一心立赵事竟成,存亡死生非所顾。
呜呼赵朔之客真奇特,人主之尊或不能得。
独有人兮,长叹空山侧。
离愁心上住。卷尽重帘推不去。
帘前青草,又送一番愁句。
凤楼人远箫如梦,鸳枕诗成机不语。
两地相思,半林烟树。犹忆那回去路。
暗浴双鸥催晚渡。天涯几度书回,又逢春暮。
流莺已为啼鹃妒,蝴蝶更禁丝雨误。
十二时中,情怀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