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大道旁,短垣倚云峤。
舍策叩禅关,平芜恣延眺。
暝色还荒径,明灭寒原烧。
篝灯坐幽室,皎月来相照。
未税尘鞅劳,已窥静者妙。
夜半风鸣条,不减苏门啸。
野寺大道旁,短垣倚云峤。
舍策叩禅关,平芜恣延眺。
暝色还荒径,明灭寒原烧。
篝灯坐幽室,皎月来相照。
未税尘鞅劳,已窥静者妙。
夜半风鸣条,不减苏门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唐洞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野寺大道旁,短垣倚云峤”描绘了寺庙坐落在郊野大路之旁,短墙依傍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舍策叩禅关,平芜恣延眺”写诗人放下行旅的担子,踏入寺庙,悠然地在广阔的草地上远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暝色还荒径,明灭寒原烧”描绘了黄昏时分,暮色笼罩着荒径,远处的原野上寒烟缭绕,火光时隐时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景象。接下来“篝灯坐幽室,皎月来相照”则转为室内场景,诗人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落,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神秘。
“未税尘鞅劳,已窥静者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体验到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夜半风鸣条,不减苏门啸”则以夜半的风吹动树枝的声音,类比古代文人苏门啸的豪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豪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谢墅新成了,潘舆竟不归。
升堂仰遗像,下拜泣沾衣。
反哺乌何在,卧冰鱼自肥。
梦中环佩响,惊喜觉来非。
曾醉山间金叵罗,山应识我我怀它。
顿添花竹明松桧,依旧菰蒲暗芰荷。
试问锦屏无恙否,向来梅树已无多。
未须看遍新亭榭,胜日重来一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