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桑曲》
《采桑曲》全文
清 / 林启东   形式: 古风

报道前溪正浴蚕,朝来女伴约携篮。

朔风陡起飘裙带,一径落花三月三。

采茶歌里采桑时,采到新枝问旧枝。

一样绿阴搓欲尽,肯教蚕妇识枪旗。

(0)
鉴赏

这首《采桑曲》描绘了江南春日里女子采桑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田园诗意与生活气息。

首句“报道前溪正浴蚕”,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里前溪边蚕农忙碌的景象,为整幅画面定下了基调。次句“朝来女伴约携篮”,通过“朝来”二字点明时间,同时“女伴”和“携篮”则暗示了采桑活动的参与者是年轻女子,她们手提竹篮,准备前往田间采摘桑叶,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接着,“朔风陡起飘裙带,一径落花三月三”,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微风吹起,衣裙飘动,还巧妙地融入了季节的特色——三月三日正值春末,落花满径,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的意味,使得整首诗在展现生活场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采茶歌里采桑时,采到新枝问旧枝。一样绿阴搓欲尽,肯教蚕妇识枪旗。”这四句诗将采桑与采茶两种活动相提并论,通过“采到新枝问旧枝”的细节,展现了采桑女工的细心与勤劳。同时,“一样绿阴搓欲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桑叶被采摘后逐渐减少的情景,而“肯教蚕妇识枪旗”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蚕妇智慧与技艺的赞美,暗示了她们能够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资源,为养蚕事业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采桑曲》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江南春日里采桑的日常场景,还蕴含了对劳动人民智慧与勤劳的颂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启东
朝代:清

林启东(1850~1892),字乙垣,号藜阁,又号罗峰,嘉义东门横街仔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嘉义县学廪生,光绪八年(1882)壬午乡试中式第七十九名。十二年(1886)丙戌进士,时年三十七,殿试二甲第一百一名,朝考二等第三十名。钦点主事,签分工部屯田司,掌教台南崇文、嘉义罗山两书院。同治十一年卒(1872),年四十二〖参考《嘉义县志》(第六册,卷七),页45~48。〗。存诗三首,见赖子清《斐亭吟会‧牡丹诗社》,今据以移录。
猜你喜欢

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其二上红门

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

(0)

寄寿秦左星使君·其二

寿阳峰独峻,德泽与千年。

地阔苍梧雨,人看蓟北天。

插松青佛宇,留念及山禅。

欲寄浮丘信,微茫海国烟。

(0)

寿汪汉翀

十载庆生辰,华堂对水滨。

高低千顷树,新旧几多人。

火燄丹能熟,情深道更贫。

此翁有高致,偏不逐嚣尘。

(0)

送光半游山东

孤锡送寒海,风霜意已深。

初移庾岭步,竟有泰山心。

衲破尘窥絮,淮长月堕襟。

念予思共力,归兴挽幽寻。

(0)

韶石舟中·其一

夜行将落月,寒看欲曙天。

事抛离岸后,心系放舟前。

暝色攻衫薄,繁霜滴缆圆。

此中辛苦意,专为送流年。

(0)

寿何鸣玉

鳌首三山稳,松枝万叶稠。

閒心原似水,高节竟凌秋。

国计才尤敏,朋情意独优。

碧峰飞白鹤,欢喜进双筹。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