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是峨眉境,何来入座看。
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
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
未是峨眉境,何来入座看。
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
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某个高处远眺雪山的壮丽景象。首句“未是峨眉境”,似乎在暗示眼前的景色虽非著名的峨眉山,却同样令人震撼。接着,“何来入座看”则表达了对这不期而遇美景的惊喜与赞叹。
“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雪山独特的气候特征。即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山中也常有雪花飘落;而在边境之外,炎热的夏季却显得格外寒冷。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无疑增添了雪山的神秘与魅力。
“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进一步展现了雪山的壮美。云雾散去后,千峰尽显其洁白无瑕之美;霜雪覆盖下,万壑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以比喻的手法,将连绵起伏的山脉比作鱼鳞,形象地描绘了雪山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并点明了远处的松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雪山的辽阔与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雪山的壮丽与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向往。
结屋北山阿,境趣适有契。
閒寂聊悦心,深密非避世。
谁令赋《远游》,山空冷兰蕙。
人间万得丧,欣戚随所制。
颇似观优伶,笑语杂悲涕。
戏弄刻漏间,陈迹安足寄。
策杖归去来,溪深亦朝厉。
陟岭见我屋,竹柏松杉桂。
雨馀青一色,净扫如作彗。
行可休此足,无言得深诣。
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
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
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