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识古人心,谁识羲皇太古音。
如望银河九天上,聊分一勺濯尘襟。
今人不识古人心,谁识羲皇太古音。
如望银河九天上,聊分一勺濯尘襟。
这首诗《次韵谢昌国》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展现了对古人之心的理解与对羲皇时代音乐之美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以及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今人不识古人心”,点明了古今之间的隔阂,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渴望理解之情。接着,“谁识羲皇太古音”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古,表达了对先民智慧与艺术的崇敬。羲皇,即伏羲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被认为是音乐和文字的发明者之一,此处借指古代音乐之美。
“如望银河九天上”,以银河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追寻如同仰望星空般遥远而神秘,体现了对古代文明的无限向往与探索精神。“聊分一勺濯尘襟”,则表达了诗人通过欣赏古代文化来净化心灵、洗涤尘埃的愿望,强调了文化对于个人精神层面的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其对自然、历史与人文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王庭圭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场景,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莫言春日长,一坐又西暮。
众芳荣复落,万事新成故。
临川久兴嗟,藏舟孰云固。
萧然荡斯虑,空门有归路。
去年十月十七,被命来尸败席。
陈逋弊积如山,中外仓库赤立。
勉效佛在世时,持钵沿门求乞。
不惮涉险登危,波波为众竭力。
逗到四月十五,恰满六个月日。
诸方禁足安居,双林岂容禁足。
领众展转求贤,然后求己的实。
心空及第归来,和这自己抛掷。
更有一事告报,古圣言端语的。
宁可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
宁可镕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
吃饭忽咬著砂,一生参学事毕。
若不量彼来处,水也难消一滴。
且誵讹在什么处,直待当来问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