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
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
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
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
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
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
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
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
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
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
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名山狎招自然景观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归宿感。诗中通过“俗外远相求”表明隐者的选择与世俗隔离,而“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则形象地描绘了隐者在山间徜徉时,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和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一句,通过对雄伟山势与云雾飞动水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赞美。接下来的“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则是时间流转与自然成长之间的对应,通过古树参天、苍老的松林和即将到来的秋意,表现了隐者的静谧生活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这一节,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山间幽静美景,其中“野花开石镜”形象地展示了自然与岩石之间的和谐共生,而“云叶掩山楼”则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何须问方士, 此处即瀛洲”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美景的肯定,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心灵归宿的向往。在这里,诗人以“瀛洲”作为理想之地的象征,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理念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