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庭芳》
《满庭芳》全文
宋 / 赵良玉   形式: 词  词牌: 满庭芳

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春水泠泠。

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

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时有迁莺。

当此际,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风云。

今会遇,名邦坐抚,入侍严宸。

更儿孙兰玉,都是宁馨。

脆管繁弦竞奏,蕙炉袅,沉水烟轻。

华筵罢,江城回首,一点寿星明。

(0)
注释
红杏:春天开放的杏花。
绿杨:绿色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丽的桥。
卖花声:叫卖鲜花的声音。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扫墓祭祖。
迁莺:迁徙的黄莺。
玉麒麟:神话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严宸:指帝王或尊贵的宫殿。
兰玉:比喻贤良的子孙。
脆管繁弦:形容音乐悠扬动听。
沉水烟:沉香燃烧产生的烟雾。
华筵:豪华的宴席。
寿星:象征长寿的星座或图案。
翻译
在红杏散发香气的园林中,绿杨树下,画桥下的春水潺潺流淌。
深深的庭院里,风儿送来卖花人的叫卖声。
又快到清明时节了,粉白的墙壁旁,不时有迁徙的黄莺飞过。
此刻,人们传言,天上的神兽玉麒麟特地降临。
今日盛会,我在此名城,陪伴尊贵的君主。
子孙后代皆贤良,如同兰花般芬芳。
各种乐器竞相演奏,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轻烟。
宴会结束后,江城夜色中,只见一颗明亮的寿星闪烁。
鉴赏

这首《满庭芳》是宋代词人赵良玉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节日氛围。开篇以“红杏香中,绿杨影里”写出了盎然生机的春景,杏花香气四溢,绿柳依依,映衬着画桥下的春水潺潺。接着,“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描绘了静谧的院落中,春风送来卖花小贩的叫卖声,增添了生活气息。

“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时有迁莺”暗示了清明节临近,粉墙边不时传来黄莺的迁徙啼鸣,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人感叹“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将清明节视为吉祥之日,比喻为天降祥瑞。

接下来,词人描述了自己的荣耀时刻,作为名臣在繁华之地任职,侍奉皇帝,家族后辈也都才华出众。“脆管繁弦竞奏,蕙炉袅,沉水烟轻”描绘了宴席上的音乐与香烟,气氛热烈而高雅。宴罢之后,“江城回首,一点寿星明”以江城夜景收尾,寓意词人的长寿和福气。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人生的得意,以及对家庭和睦、长寿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赵良玉
朝代:宋

猜你喜欢

携家从允迪借居鸬鹚源上沈必先侍御有诗宠其行次韵并呈二公二首·其一

飘零暮景今如许,惭愧高人久卧庐。

好客儿童总欢喜,多情草木自扶疏。

百年梦幻真何有,一壑风烟尚借居。

寄谢南台温御史,此身休戚正关渠。

(0)

几上人名所乘舟曰钓月庵求诗为赋二首·其二

昔人钓忘饵,今师亦忘钩。

静夜江不湍,孤光送归舟。

(0)

访石林叶少蕴观文二首·其二

夔龙在丘壑,神物发幽秘。

森然万琼瑰,参错分位置。

踞地猛兽伏,拿空孤鸟厉。

先后相长雄,突怒疑攫噬。

各以奇自列,宁谓我独嗜。

羊酪非不珍,莼羹有至味。

郑公信骨鲠,我但见妩媚。

种竹被崖峦,恶木不得地。

荃兰偏九畹,秽草惨无类。

造化初何心,被物自殊志。

那知此岩傍,阅世等如寄。

愿言赋丹青,远近同一视。

(0)

酬王元渤舍人方智善学士求余作墨竹一首

堂名似贤人似竹,瘦节孤高照崖谷。

百年人与竹俱化,尚有诸孙来借宿。

家风爱竹馀底事,至今十饭九不肉。

惟应说食诳枯肠,更写寒梢媚幽独。

王郎散带谈清虚,为竹造门颜不忸。

方英炯炯貌臞甚,门倚江干千个绿。

两家人物总风流,石壁山前烟雨秋。

岂惟千首轻万户,胸中世袭潇洒侯。

我乃痴绝非画绝,怜此霜根贯金铁。

短绡淡墨持似公,更听哦诗声激烈。

(0)

送吴兴太守卢给事赴兵部侍郎召四首以邦家之光为韵·其三

公来临我邦,天意若见私。

从容坐席间,风化已四驰。

民曰吾二天,士曰得我师。

庶几少淹留,子弟公教之。

如何如不顾,公岂要我思。

不见溪上山,旦暮发妍姿。

及兹有行色,风日含悽悲。

公亦何负渠,欠渠百篇诗。

(0)

次韵方允迪袐监九日登高一首

九日意萧条,病卧如漳滨。

红萸起自插,黄菊兹及辰。

身落芹藻间,心与鸿雁亲。

想见龙山游,嘲谑落帽人。

眷焉瀛洲客,共此溪港邻。

白发俱许长,清愁浩无垠。

四年京华别,前事宁忍询。

国耻久未雪,愤切此逐臣。

革路何时还,今谁叫穹旻。

驾言写心忧,一涴衣上尘。

扁舟羡鸱夷,举酒忆季真。

目极樵径风,便拟从采薪。

但恐嵌岩中,不著功名身。

报国君尚强,我拙甘长贫。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