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役三才二,忧端万有斯。
君恩知欲报,子难痛何追。
我马方瘏矣,秋阳更暴之。
愿言行役者,当暑戒驱驰。
远役三才二,忧端万有斯。
君恩知欲报,子难痛何追。
我马方瘏矣,秋阳更暴之。
愿言行役者,当暑戒驱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题醴泉驿(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伤与无奈,以及对君恩的思念和报答之情。
"远役三才二,忧端万有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承受着繁重的劳役和深深的忧虑。"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不适应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二"可能是指时间上的久远或事物上的重复,而"万有斯"则强调了忧虑的广泛和深沉。
"君恩知欲报,子难痛何追。"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愿,但又感到个人处境的艰难和无奈。这反映出了古代士人的忠君思想与个人的悲哀。
"我马方瘏矣,秋阳更暴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苦,他的坐骑因长时间的奔波而变得疲惫不堪,同时秋天的烈日更加剧烈地照射下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写实,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愿言行役者,当暑戒驱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同样在外辛勤工作的人的关切和劝告,希望他们能在酷热中注意身体,不要过度劳累。这既是对同侪的关心,也折射出诗人对人性的温暖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士人在边塞生活中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对于君恩的忠诚以及对于同伴的深厚情谊。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
剪剪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
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
看□□、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闲立。翠屏侧。
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
三十六宫土花碧。
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
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