䆗窱穿萝入,参差落镜中。
画桥通复道,飞阁写含空。
花坠非时雪,香生不断风。
移山成涧壑,谁复笑愚公。
䆗窱穿萝入,参差落镜中。
画桥通复道,飞阁写含空。
花坠非时雪,香生不断风。
移山成涧壑,谁复笑愚公。
这首诗描绘了邹园内景致的幽静与壮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邹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䆗窱穿萝入,参差落镜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穿行于茂密的藤萝间,仿佛步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而这些景象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显得错落有致,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接下来的“画桥通复道,飞阁写含空”,进一步展现了邹园的布局之美。画桥与复道相连,宛如天上的彩虹,连接着人间与仙境;飞阁则高悬于空中,仿佛是云中的宫殿,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花坠非时雪,香生不断风”两句,通过对比和动态描写,突出了邹园内花香四溢、四季如春的独特魅力。即使不是花季,花朵也如同雪花般轻盈落下,香气却随风不断,弥漫在整个园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移山成涧壑,谁复笑愚公”两句,借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表达了对邹园改造自然、创造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改变现状的人的敬佩之情。这两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增添了诗的哲理意味,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邹园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巧妙构思,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染空青垂垂细柳,柳丝系梦多少。
钓竿欲拂珊瑚树,忍向江湖终老。
留画稿,有词客、关情泪满池塘草。
烟昏露晓,怪妙笔通灵,飞鸿一去,难认旧时爪。
谁收拾,锦轴签题尚好,竹林小阮重到。
易圭还砚寻常事,翰墨因缘易了。
休懊恼,记出水、芙蕖曾写黄筌照。
遗踪未杳,倩渔弟渔兄,寻消问息,相见共倾倒。
又匆匆楚乡秋到,吴侬清兴千里。
诗人但说芹羹好,何似鲈乡风味。
明镜里,漾点点、幺荷半卷冰丝缀。
筠篮带水,正碧藕初残,乌菱渐老,小摘挂船尾。
枪旗展,笑比春茶上市,输他酪乳争美。
红盐细糁凝脂滑,香满一匙生翠。
因底事,应在我、经年总未成归计。
于今倦矣,忆蟹舍灯前,鱼床笛外,晚饭有菰米。
茶烟半榻书连屋,幽深别开池馆。
柳下惯维船,记柴门曾款。
陂塘秋未老,正风里、露华香满。
几蹋槐花,几题桐叶,鬓丝偷换。金粉。
忆南朝,移家后,定有新诗盈卷。
高阁枕江流,卷涛声不断。
梦游思往事,尽分付、传神翠管。
写故园一片斜阳,怕暮鸦啼乱。
玉唾含漦,珠胎溅沫,骊渊未醒痴睡。
碾月肌明,镂冰骨软,不数鹧班新制。
银膏浅炷,应化作、鲛人铅泪。
螺甲重添活火,鳞鳞翠帘风细。
凉宵水纹浸被,漾空濛、海天云气。
更好凤团闲对,麝塺初试。
一自星槎去远,剩仿佛、吴家断肠字。
冷抱薰炉,蓬山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