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送君杨柳青,暖风晴日花冥冥。
今日思君琐窗绿,柳条又缀黄金粟。
君心却似条上花,随风飘荡不思家。
妾心巳作科上槁,纵得春光为谁好。
折取长条寄远人,人生四十无青春。
去年送君杨柳青,暖风晴日花冥冥。
今日思君琐窗绿,柳条又缀黄金粟。
君心却似条上花,随风飘荡不思家。
妾心巳作科上槁,纵得春光为谁好。
折取长条寄远人,人生四十无青春。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折杨柳》,以折柳这一传统意象寄托离别之情。首句“去年送君杨柳青”,回忆去年分别时的场景,杨柳青青,象征着生机与离愁。次句“暖风晴日花冥冥”描绘了明媚的春日景象,烘托出离别的伤感氛围。
“今日思君琐窗绿”转而写现今,诗人独对琐窗,心中满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窗外的柳条依旧翠绿,但已失去往日的欢愉。“柳条又缀黄金粟”以比喻手法,将柳絮比作黄金粟,形象地表达出柳絮纷飞的凄美画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君心却似条上花,随风飘荡不思家”进一步刻画了对方的心境,似乎像柳絮般随风飘摇,不念故乡和亲人。而“妾心已作科上槁”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境,如同科木枯黄,即使春天再美,也失去了原有的喜悦,因为无人分享。
最后两句“折取长条寄远人,人生四十无青春”直抒胸臆,诗人决定折柳寄情,感叹人生易老,四十岁已不再拥有青春年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无法把握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离别的深深感慨。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