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州东望伏波船,海燕衔来五色笺;
闻有象耘芝朮地,愁无雁渡荻芦天。
息机可是逋臣意?弃杖谁应夸父怜!
只恐幼安肥遁老,藜床皂帽亦徒然!
炎州东望伏波船,海燕衔来五色笺;
闻有象耘芝朮地,愁无雁渡荻芦天。
息机可是逋臣意?弃杖谁应夸父怜!
只恐幼安肥遁老,藜床皂帽亦徒然!
这首明代诗人张煌言的诗《得故人书至自台湾二首(其一)》以炎洲(指热带地区)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接到来自台湾故人的书信时的情景。首句“炎州东望伏波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象着书信是像海燕一样从海外飞来的,传递着珍贵的信息。“海燕衔来五色笺”形象生动,暗示信件内容可能色彩斑斓,充满异域风情。
接下来的两句“闻有象耕芝朮地,愁无雁渡荻芦天”,通过“象耕”和“芝朮”(象征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生活的想象,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无法归去的无奈与愁绪,因为没有大雁能穿越茫茫芦苇之地,象征着交通阻隔。
“息机可是逋臣意?”诗人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如逋臣(逃亡之臣)般选择隐居,放弃了尘世的纷扰。“弃杖谁应夸父怜?”又借夸父逐日的典故,表达对故人境遇的关切,以及对自己能否像夸父那样坚韧的自问。
最后两句“只恐幼安肥遁老,藜床皂帽亦徒然!”诗人担忧自己年华老去,即使有隐居的愿望,也如同“藜床皂帽”的简朴生活一样,难以实现与故人团聚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故人和自我命运的深深感慨。
舍后钟梵炉烟长,舍前帘影竹苍苍。
事亲煖席扇枕凉,中有一士鬓苍浪。
同心之言兰麝香,与游者谁似姓杨。
朝发枉渚夕辰阳,怀瑾握瑜秪自伤。
东有浊河西清漳,胡为搔头卢泉思茫茫。
清明在躬不在水,此曹狡狯可心死。
黄雾冥冥小石门,苔衣草路无人迹。
苦竹参天大石门,虎迒兔蹊聊倚息。
阴风搜林山鬼啸,千丈寒藤绕崩石。
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来陆梁嫚官府,试呼使前问其故。
衣冠汉仪民父子,吏曹扰之至如此。
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
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听驱使。
诗比淮南似小山,酒名曲米出云安。
且凭诗酒勤春事,莫爱儿郎作好官。
簿领侵寻台相笔,风埃蓬勃使星鞍。
小臣才力堪为掾,敢学前人便挂冠。
北山何嗟峨,猛虎之所藏。
咆哮一震怒,百兽不敢当。
有竹山之阿,挺挺青琳琅。
威凤鸣且栖,众鸟空回皇。
彼䶉独何为,莫夜争跳踉。
钻山窟穴深,啮竹根本伤。
鼠腹涨彭亨,鸱怒独奋张。
谁知樵苏辈,叹彼枝叶黄。
锄耰捣其室,束缚登我堂。
遂令婉娈者,污此牙颊刚。
才质既不同,分守合有常。
曷不效尔曹,窃食仍循墙。
直节永萧森,庇此千仞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