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粤异哀乐,春鸟亦殊音。
晓牖展晴荫,飞鸣递檐阴。
闻见异乡土,共此当春心。
万物欣有托,吾嗟竟安任。
胡粤异哀乐,春鸟亦殊音。
晓牖展晴荫,飞鸣递檐阴。
闻见异乡土,共此当春心。
万物欣有托,吾嗟竟安任。
这首诗《杂咏(其十四)》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比异乡与故土的不同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句“胡粤异哀乐,春鸟亦殊音”,以“胡”和“粤”代表不同地域,指出不同地方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哀乐情感,春天的鸟儿也发出不同的鸣叫声,形象地描绘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接着,“晓牖展晴荫,飞鸣递檐阴”描绘了一幅清晨景象,窗户前洒满了阳光,鸟儿在屋檐下飞来飞去,鸣叫着,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闻见异乡土,共此当春心”则揭示了尽管身处异乡,人们的情感却能与故乡的春天共鸣,表现出人类情感的普遍性和相通性。
最后,“万物欣有托,吾嗟竟安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都能找到归属的感慨,同时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忧虑,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以及文化差异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