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土开天半,云垣筑亩平。
坐穷千里目,葆检九秋清。
霜后松生翠,风前瀑怒鸣。
自非来净域,谁解息尘情。
香土开天半,云垣筑亩平。
坐穷千里目,葆检九秋清。
霜后松生翠,风前瀑怒鸣。
自非来净域,谁解息尘情。
这首诗描绘了碧云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
首句“香土开天半”,以“香土”象征寺庙之地,暗示此处为神圣之所,仿佛能触及天空的一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云垣筑亩平”,云墙与平整的田地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也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开阔。
“坐穷千里目,葆检九秋清”两句,诗人通过“坐穷千里目”的描述,表达了站在高处远眺的豪迈与豁达,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深远。而“葆检九秋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纯净与清明,如同秋天的清风一般,给人以清凉与宁静的感受。
“霜后松生翠,风前瀑怒鸣”描绘了霜降之后松树更加翠绿,瀑布在风前发出怒吼般的声响,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美感,也隐喻了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最后,“自非来净域,谁解息尘情”表达了只有来到这样的净地,才能真正放下世俗的烦恼与杂念,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不仅是对碧云寺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净化过程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