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老嫩辨精粗,又识寒酸与富腴。
要落前人旧窠臼,也须作我大规模。
英豪好是不缘酒,妥帖岂须由撚须。
最好尧夫击壤集,胸中閒气一毫无。
先知老嫩辨精粗,又识寒酸与富腴。
要落前人旧窠臼,也须作我大规模。
英豪好是不缘酒,妥帖岂须由撚须。
最好尧夫击壤集,胸中閒气一毫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学诗(其一)》,主要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首句“先知老嫩辨精粗”强调学习者需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分辨诗歌的精细与粗糙之处,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细腻把握。次句“又识寒酸与富腴”则暗示诗人应理解作品的情感深度,无论是贫寒还是丰盈的情感表达,都能准确捕捉。
“要落前人旧窠臼”表明诗人反对机械模仿,主张要有创新,跳出前人的固定模式。而“也须作我大规模”则强调个人风格的形成,即使有所借鉴,也要有自我独特的见解和气度。“英豪好是不缘酒,妥帖岂须由撚须”两句,通过否定饮酒助兴和过分修饰的行为,提倡诗歌创作的真挚与自然,不做作。
最后,“最好尧夫击壤集,胸中閒气一毫无”以北宋诗人邵雍(字尧夫)的《击壤集》为例,赞美其作品中洋溢的自在与无拘无束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中保持真性情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首诗鼓励诗人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既要注重技巧,又要保持个性,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风格。
侵晨一碗粥,夜食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
火艾漫烧身,争如独自宿。
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
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福。
父精母生肉,那忍分南北。
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