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藏本同涂,明哲遇辄安。
畎亩道可乐,肯思负鼎干。
膰肉倘爱礼,岂遽涉汶川。
大哉天地准,笑汝士女耽。
丈人三吴秀,此理久已参。
缅怀洛京老,知音赏英咸。
佳名表栋宇,妙语来江山。
至今编简香,不谓室有兰。
君看为邦问,正在箪瓢间。
阅世从川流,如愚安石磐。
圣门惟若人,始可语易占。
不见系辞中,岿然特书颜。
行藏本同涂,明哲遇辄安。
畎亩道可乐,肯思负鼎干。
膰肉倘爱礼,岂遽涉汶川。
大哉天地准,笑汝士女耽。
丈人三吴秀,此理久已参。
缅怀洛京老,知音赏英咸。
佳名表栋宇,妙语来江山。
至今编简香,不谓室有兰。
君看为邦问,正在箪瓢间。
阅世从川流,如愚安石磐。
圣门惟若人,始可语易占。
不见系辞中,岿然特书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的作品,题为《曾季钦少卿安序堂次朱希真韵》。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赞赏那些能够随和处世、在田野劳作中找到乐趣的人,认为他们不追求权势,更注重内心的满足。诗人提到,如果人们能像古人那样懂得礼仪,就不会轻易陷入纷争。他还提到,真正的智慧在于像"丈人三吴秀"那样参透生活的道理,不被世俗所困。
诗人怀念洛阳的老友,称赞他们有知音之谊,言语间充满智慧。他认为,美好的名声和深刻的见解并不一定来自华丽的言辞,而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真实。诗人强调,治理国家的道理就隐藏在平凡的生活中,如同流水般自然,而真正的智者如磐石般稳固。
最后,诗人指出,只有像圣门中的人物那样,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智慧。他引用《系辞》中的典故,表达出对这种超然境界的敬仰。整首诗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深沉思考,展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